第437章 寡情

吊死在那棵歪脖子樹上!

當這句話從朱明忠的口中道出時,所有人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惶恐之中。

對於這些經歷過“甲申天變”的宗親們來說,或許他們沒有見過烈皇帝吊死在那棵歪脖子樹上的場景,但是並不妨礙他們去想象,而且,舊時的經歷,又一次在他們的腦海中浮現出來。

那時的朝不保夕陽,那時的顛沛流離,舊時的記憶與經歷,一一在眾人的腦海中浮現。即便是已經過去了那麽多年,現在當他們想起當年所經歷的一切時。仍然是心有余悸。

畢竟當年的許多經歷。即便是現在仍然會在噩夢中浮現出來,現在曾經的噩夢,再一次被皇上提及的時候,他們才驚訝地發現噩夢並沒有隨著時間的遠去而遠去。甚至噩夢隨時都有可能重新上演。

而在諸王之中,最為年青的魯王朱弘桓,盡管沒有經歷過甲申天變,但是數位兄長的死難,卻讓他立即沉聲說道。

“陛下所言甚是,我等愚昧,任用奸商為心腹,而無視國人為諸夏根本,任由奸商侵損國人之利,待回國後,臣必令人盡誅奸商,廢米商官行,許國人自由貿易……”

相比於其它人,作為魯王世子繼承王位的朱弘桓,一直都生長於太平之世,作為魯王的遺腹子,至少在直到數年前,因為他極為年少的原因,所以魯國的國政都是依靠朝臣處置,盡管他也和商人聯姻,但因為年少的關系,所以國丈在朝中地位一般,並沒有太多的影響力,也正因如此,米商官行才與魯國之間並沒有太多的利益糾結,這同樣也是他能立即做出決定的原因。

在此之前他們之所以會有咋這樣那樣的顧忌,冷的原因還是因為利益上的糾纏,他們有意無意的選擇無視。不是那些人給他們的統治帶來的威脅。

“盡誅奸商……”

打量著朱弘桓,朱明忠冷冷一笑,然後反問道。

“以什麽名義這麽做?”

想要殺人總是需要一個理由的。無罪而殺,這並不符合大明的制度。即便是想要處置那些人也不能任意而為。

法律就是法律,即便是皇帝也不能夠出口成憲。

“這……”

朱弘桓頓時變成了啞巴,他之所以會提出這個建議,是因為他很清楚那些米商官行在各國勢力,如果對他們大打加壓,至少可以讓各國一時間不能顧及擴張,而魯國正好可以抓住機會進行擴張。

當年因為他年少,且封國較晚,所以魯國一直專注內政治理,自然也就無力擴張了,這也直接導致魯國成為諸夏中最小的親王國,對於年青的朱弘桓而言,這顯然是不可以接受的。

現在,如果能借陛下的怒火,趁著各國在打壓米商官行時,趁機擴張的話,對魯國的將來是極為有利的,事實上,他對於這次會議上的劃分,也是持反對態度,畢竟,魯國的國家最小,即便是劃分勢力範圍,最終吃虧的也是他,所以,他更希望這次會議現在中斷。

只有現在不達成協議,將來魯國才會有機會。現在皇上插手正好可以讓會議無果而終。

其實這也是這次會議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解決問題的根本原因。參會的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也都有自己的利益要去維護,經過多年的發展。盡管各國都是大明分封的諸侯國,但是他們實際上已經開始為維護自己的利益,去和其他的住後果討價還價。

這或許也正是分封的一種必然。但是作為皇帝朱明忠也無法阻擋這一切。

“陛下,既然米商官行壟斷米糧、運輸多年,那麽肯定犯下不少事情,只要查,總能查出一些東西來……”

朱慈煊隨口說道。盡管梁天佑是他的嶽父,但是……帝王家是沒有親情的。

陛下的提醒讓他意識到,梁家已經威脅到了桂國的統治,過去,他從不害怕梁家在朝中擁有權勢,因為有諸夏在,有大明在,無論是諸夏還是大明,都不會容忍逆臣。

這是分封的好處,至少一兩百年內,無論是大明還是諸夏,或許會出現權臣,或許權臣會權勢滔天,但是絕不會有人敢謀權篡位,因為他一但這麽做了,就必須要面對大明和諸夏興兵討伐。

所以,他可以接受梁天佑那位“淮安君”在朝中的地位,但是,他對國人的壓榨,顯然是不可以接受的,過去看來沒有什麽,但現在經陛下一提醒,他才發現國人不滿對於桂國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國本動搖!

或許,可以容忍梁家掙些銀子,但是動搖國本卻是不行的。梁家是時候要處理掉了。

“當年,朕分封宗室於南洋為諸夏,諸夏立國不易,朕亦能體諒,諸夏立國於異域,國內土人百萬,國人不過十萬,以少禦多,本就不是易事,撫夷歸夏,更是難上加難,這麽多年太平之後,國內臣公勢必有人覺得,天下已經太平,對於百姓難免有些欺壓,只是,爾等必須牢記,諸夏不同於大明,國人亦不同於尋常百姓,國人不滿,國之將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