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老臣

一壺水酒、幾盤葷素搭配的小菜。

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酒菜了,可是對於朱明忠來說,現在他反倒是更喜歡這種簡單。這種簡約,反倒是顯得灑脫。

不過,這灑脫,也是要因人而異的。

但是在顧家,在顧炎武的面前,朱明忠卻樂得享受這種灑脫。他並沒有直接從上海返回中都,而是按計劃來到顧炎武這。

“寧人,你我君臣,有兩年不見了吧!”

“回陛下,確實有兩年不見了。”

顧炎武面上帶著微笑,剛從南洋回來的他,心情頗為舒爽。他的整個冬天都是在南洋度過的。

“這幾年臣去了不少地方,去年在桂國和秦國與其說是講學,倒不如說是在那裏避寒,即便是江南,這冬天也太冷了了一些,又濕又冷。”

顧炎武的回答,讓朱明忠笑著說道。

“寧人,也就是你,能有這個清閑。”

對於顧炎武口中“侯鳥式”的生活,他只有羨慕的份。

“其實,陛下如果願意,也可以在冬天的時候,往各封國看看,天子巡視封國,想來封國君臣必定會倍受鼓勵的,而且對於歸化民也是一種鼓勵。”

顧炎武笑道。

“況且,現在交通很方便,鐵路、郵船,不過幾天罷了。”

點點頭,朱明忠並沒有反駁,只是輕聲說道。

“現在還不需要,等再過幾十年,等朕年邁了,再去也不遲,到時候,指不定就連普通百姓也可以到南洋各國去度假,時代在發展嘛。”

想到另一個時空中,在至少半個世紀之中,無數歐洲人乘郵輪前往地中海等地度假的場景,朱明忠不禁對未來心生期待,也許,幾十年後,大明的人們也可以過上那樣的日子。

“夏天的時候,百姓可以乘郵輪到北海、到濱海、到庫頁島去避暑,冬天的時候,可以到海南、到南洋去避寒,那一天很快,朕以為,最多再過二十年,也許就會成為新的潮流。到那時候,郵輪的速度將會超過二十五節,即便是普通的市民也可以負擔得起郵輪旅遊……”

提及未來的諸多可能,朱明忠的臉上露出笑容,對於未來,他充滿了自信,畢竟,在過去的二十四年中,他一直在努力著,對於未來的發展,他不太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大明的未來是光明的,文明不可能再被野蠻征服。

“百姓能安居樂業,全是陛下的功勞。”

顧炎武出言恭維道。

“臣在南洋講學時,便看到,封國百姓無不是家家感念陛下恩澤,皆言若非是陛下,他們絕對過不上現在的好日子,而國內百姓大抵也是如此。”

對於顧炎武的恭維,朱明忠並沒有說話,只是微笑點頭道。

“他們往海外拓業,傳播華夏文明,撫化蠻夷,實在是勞苦功高啊!再過幾百年,待諸夷皆歸屬華夏時,又有誰記得先人勞苦?”

“陛下所言甚是,南洋諸夏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創業之艱難,實非內地人所能想象,今日內地諸公只見南洋稻米之盛,皆言其為魚米之鄉,卻不知當年土人屢屢犯邊,百姓耕地時刀劍亦不能離身,其中艱難險阻,實非外人所能知。”

感嘆之余,顧炎武看著陛下說道。

“所以,臣有一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朱明忠笑看著顧炎武。

“哦?有什麽話?盡管直言。”

“陛下,臣在桂國、秦國時,總有當時官員與臣訴苦,諸國雖然是諸夏,可朝廷於他們,卻仍然是多有防備,以至於做事,總有許多不便。”

顧炎武的抱怨,讓朱明忠詫異道。

“會有這樣的事?怎麽會?朕怎麽不知道?”

“陛下,臣在桂國太學講學時,有學生申請往大明的書院就讀,但得到批準的不過只有6成,而相比之下,殖民地的學生申請書院通過的的比例高達九成,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朝廷視殖民地為本國,視諸夏為外國。”

“陛下,諸夏雖為封國,可卻也是華夏苗裔,實是我大明親藩,絕不能因其是封國,而視其為外藩。況且,於臣看來,越是諸夏的學生,我們應該越歡迎才是,隨著時間諸夏與皇家血脈漸遠,因此可以通過這種教育上的影響,加深諸夏與大明的聯系,而不是視其為外國,最終令其離心才是。”

“寧人所言甚是。”

點點頭,朱明忠說道。

“此事,朕回京後,會令人著手辦理,這皇家助學金裏諸夏的比例也應該進一步提高。這事是朕疏忽。”

確實是疏忽了,當初確實沒有想那麽多。

“陛下,其實,秦國、桂國、周國,他們的百姓盡管自稱‘秦人’、‘桂人’、‘周人’,但是在與外人面前,仍然自稱‘明人’,諸夏雖是諸國,但卻是華夏諸國,彼此親近實屬當然,只要諸夏的年青人源源不斷來大明求學,那麽諸夏與大明的聯系就不會被斬斷,畢竟,文明上的傳承是任何人都無法斬斷的,即便是一千年後,諸夏的百姓,他們仍然說著漢語,寫著漢字,他們骨子裏仍然是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