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法老王的後裔

引進學者!

當牛頓驚訝著這並不現實的時候,他並不知道,與此同時,有數名大明的學者卻在埃及國王的邀請下,已經抵達了埃及。

1684年的埃及,對於世界而言,無疑是陌生的。

盡管在遠古時期埃及人曾經創造過燦爛的文明,但是強盛的帝國不過是遙遠的傳說。對於十七世紀的科普特人而言,在他們的記憶中,他們一直被外人統治著。埃及先後被亞述和波斯人征服,最後成為了亞歷山大建立的大帝國的一部分失去獨立地位。短暫的托勒密王朝後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

不過與希臘人、羅馬人的統治為埃及帶來了歐洲文明不同。阿拉伯入侵後的埃及,隨著羅馬時代修建水利設施在過去的千年間不斷損毀,而日益陷入貧困。現在的埃及在土耳其人與阿拉伯人的不斷盤剝下早已失去了往日的榮耀。但這一切都在年初被劃上了句號。

1683年9月3日,萬余名科普特自由軍在雇傭兵艦隊配合下,攻占了蘇伊士,由此掀起了科普特大起義,半年後,科普特王朱和墨率領五萬大軍在城內起義者的配合下,奪取了開羅,而在此之前亞歷山大的科普特就已經發動了起義,推翻當地馬穆魯克人的統治。

面對科普特人的起義,無論是奧斯曼帝國亦或是當地的馬穆魯克人,都沒能組織有效的鎮壓,前者在維也納的失敗使得他們無法在短期內調動大軍前往埃及,而後者的兵力大都被土耳其蘇丹在去調往歐洲,損失在維也納。

短短數月間,奧斯曼帝國在埃及的統治便結束了。而作為異教徒的科普特人用分田地作為誘餌,成功的煽動了原本就對土耳其人的暴政心存不滿的埃及農民,讓農民將此視為機會。曾經顯赫一時間的馬穆魯克在起義中遭到屠殺,他們的土地和財產被分配給了埃及的農民。

1684年5月,為了撲滅科普特人的“叛亂”,奧斯曼帝國調集了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一路南下來到了埃及。並於西奈半島同科普特人展開了決戰。然而此戰並沒有為奧斯曼帝國討回什麽便宜。平坦的西奈半島,反倒更有利於科普特人的火槍和火炮。

戰鬥持續了整整半個月,在十萬科普特軍隊和一萬余大明雇傭軍的打擊下,土耳其人損失了近八萬軍隊後,只得的羽鎩而歸,一路撤往耶路撒冷。眾望所歸的朱和墨於一個月後,在開羅加冕為埃及國王——馬克一世。而這也意味著埃及的獨立。

1684年對於埃及的民眾來說,無疑是個值得慶祝的年頭,自凱撒征服埃及以來,埃及終於獲得了獨立。

然而作為一個剛剛獨立的國家,埃及還面臨著太多的問題,而擺馬克一世這位埃及國王面前的,不僅僅有國內涇渭分明的基督徒與天方教徒的問題,還有埃及年久失修的水利設施。

作為國王,馬克一世甚至都沒有去著有準備應對土耳其人的再次來襲,而是一心撲到了重建埃及的事業上。此刻的他正陪同著一個來自東方的客人,欣賞著尼羅河特有的景致。

“宋先生,你看,這就是尼羅河,與大明不同,幾千年來,泛濫的河水在埃及人的眼中卻是‘尼羅河的饋贈’。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曾如此描述過這裏:”

手指著泛濫的河水,馬克一世頗為動情的說道。

“‘那裏的農夫只需要等河水自行泛濫出來,流到田地上灌溉,灌溉後退回河床,然後每個人把種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豬上去踏進這些種子,以後便只是等待收獲了。’每年,當河水變綠的時候,就是尼羅河水泛濫的時候,河谷上會覆蓋上一層厚厚的黑色淤泥。這不僅成為兩岸的灌溉水源,還帶來了大量的有機質和礦物質,成為天然的化肥,使河谷地區土地極其肥沃,莊稼可以一年三熟……”

在宋平濤的面前,朱和墨並沒有說漢語,而是說著科普特語,盡管在他的心底,他更希望說漢語,但是現在他是埃及的國王——馬克一世。馬克,是他的教名。

“尊貴的陛下,這可真是一片真正的風水寶地!”

宋平濤忍不住贊嘆道,在來到埃及之後,他通過各種資料了解了尼羅河,這確實是一片難得的風水寶地,也許正因為古埃及的農業條件優越,古埃及人的生活相比周邊國家可以稱得上輕松愜意,或許這也是古埃及滅亡的原因。因為他們的生活太過輕松愜意。也許是優越的農業環境讓埃及人失去了尚武的精神。國家軍隊是由俘虜和雇傭軍組成。

“但是,也就是河道的兩岸是片風水寶地,其它的地方並不是如此。甚至就是尼羅河的泛濫。也會帶來不同的影響,通過測量尼羅河的水位,如果水位低於27尺,埃及還是會有饑荒;高於27尺,埃及會有水災。幾千年來一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