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立場

兩名軍方的高官所站的是什麽立場?

可以肯定的是站在軍方的立場上,正像文官會站在文官的立場上一樣,屁股決定腦袋,階級決定傾向。

軍方為什麽支持軍事解決,深層的原因是什麽?

軍功!

只有戰爭才會帶來的軍功。

而軍功對於軍事將領而言,無疑是更具誘惑,尤其是那些距離封爵只差臨門一腳的鎮總兵。

五年前,大明的兵制進行了調整,改變了以營作為常備作戰單位的體制,改為規模更大的鎮作為常備單位,這一體制的改變是出於作戰的需要,而許多“鎮總兵”往往都是未獲得封爵的將領,他們自然希望戰事擴大。希望通過軍功獲得封爵。而他們中的一些人,往往就只差了那麽一點。

而軍方內部顯然已經達成共識,在過去的三年間——也就是朱明忠授意西征軍隨時伺機奪取星星峽,掌握進入西域通道的那天起,一批鎮總兵被調到西北,他們無一例外就是距離封爵只差臨門一腳。

但凡是群體都有自己的私心,階級都有自己的傾向。對此,作為皇帝的朱明忠,也只能保持沉默,即便是作為皇帝,作為獨、裁者,對於這種刻意安排,他也只能視若無睹。

每一個群體都要給予他們一定的利益,而皇帝就是利益的分配者。

在過去的十幾年間,一直謹慎的維持著文武平衡的朱明忠,盡管頗為無奈,但有時候也只能追波逐流。

“陛下,之所以不能夠與建奴進行談判,並不僅僅是為了大明的長治久安,而是為了讓周邊番蠻知道,犯我漢威者,雖遠必誅,害我百姓者,縱是天涯海角,亦絕不放過!”

見陛下沉默不語,張金生強調著另一個觀點。

“如此,才能讓番蠻自此之後,再也不敢犯我大明!”

事實上,最初,這個觀點是從陛下的那裏傳出的,但是時間會改變一切,在張金生看來,十八年,足以彌補民眾的創傷,讓他們忘記異族入侵的慘痛教訓,十八年前,沒有任何人敢明目張明的討論和談,可是現在,卻有人在報紙上肆無忌憚的討論,進軍西域並不符合大明的利益,甚至指責軍隊的進軍,更多的是因為軍功的驅使。

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聲音?

因為整個社會正在發生變化,過去的十八年,大明日益富庶的同時,在海外的擴張從未曾停止過,相比於陸上的擴張,海外的擴張之快,遠超過世人的想象,現大明的海外殖民地,其面積甚至不亞於大明本土,許多殖民地還可以進一步擴大,之所以不擴張,是受制於人口。

“進軍西域需要花費超過三萬萬兩白銀,而只需要拿出一個零頭,也就是五千萬兩,大明的艦隊就可以打下整個世界!”

好吧,這同樣離不開軍方,可是……那只是海軍,軍方的基礎是陸軍。而這種思潮的湧現,更深層的原因,是因為海外的擴張更符合民間,或者說資本界的利益,海外的擴張意味著市場、土地,而這一切都是民間所需要的。

據張金生所知,而今世面上所流傳的對陸軍的諸多非議,很大程度上都是來自於“海權派”的鼓動。而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海權派”的核心,居然不是海軍,而是鴻臚寺、是五年前成立的殖民地部、是民間的資本界,當然還有文官。

這或許是最大的笑話了。

按道理來說,千年來文官一直反對擴張,可是現在他們卻主張推行海外擴張。那怕是在他們知道,最終許多殖民地會被分封,可是他們,至少一部分文官仍然在利益的驅使下,支持海外擴張。

因為海外的擴張成本低,回報高。更重要的是,十八年來,許多文官已經通過工廠、貿易等諸多原因,與海外利益捆綁在一起了。

惟利是圖是商人的本性,而對市場以及原料的渴求,使得和他們一直傾向於海外的擴張,而不是把力量白白浪費在“只有一堆沙子,能多只能養幾只羊”的西域。

“打下西域幹什麽?難道就是為了給陛下多增加一塊牧場?”

在這種心思下,誰知道有一天他們會不會做出什麽更為過激的舉動來。而這也正是張金生一直擔憂的事情。

“況且,陛下,現在對軍方的指責,很多出自於海權派,而海權派所主張的擴張,至少暫時並不符合大明的利益,無論是與西班牙爭奪呂宋、墨西哥,亦或是進軍天竺,日本,他們所推行的主張,究其原因是為了商業利益,而不是大明的利益,奪取西域,或許不能帶來豐厚的商業利益,但是,卻可以讓大明的邊疆長治久安,讓大明免除心腹之患,所以,臣以為,用兵西域,不盡殲滿清舉族,絕不能收兵的初心是不能改變的!”

聽完張金生意味深長的告誡,朱明忠並沒有說話。對於大明內部所謂“海權”與“陸權”爭執,他自然有一定的了解。歸根結底,所謂的爭執,還都是因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