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莫臥兒

作為亞洲除了大明之外最大的“大國”印度,在某種程度上,與中國的命運是相似的,兩個國家都曾擁有燦爛的文明,都被異族征服,在短暫的光輝之後都陷入了長久的沒落。

只不過,與大明不同的是,印度……早已經習慣了被外來者的統治。從雅利安人入侵,他們就已經習慣於被異族征服。

此時統治著印度的莫臥兒王朝,並非是印度人,而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在印度建立的王朝。盡管是異族,但是他們卻仍然以極少數的人口統治著這片土地。

通往德裏的道路上,一只馬隊浩浩蕩蕩的朝著德裏的方向行駛著,坐在馬車的謝四新偶爾會把目光投向路旁的田地,田地中可以看到許多正在忙碌著的印度人。

“……現在的印度,和當年滿清入關的情況差不多,也是以異族統治國族,以少役多,只不過,絕大多數印度人都甘心為其所統治。”,

謝四新指著窗外的印度人,對身邊的吳應麒笑著說道。

“其實,若是說運氣,那莫臥爾的開國之君巴布爾,當真可謂是運氣極佳之人。早年,巴布爾將其從父親那裏繼承的費爾幹納小公國喪失怠盡後,便帶著一幹手下在草原上四處奔波,而按他本人的說法,就如同‘象棋盤上的王在格子之間移來移去’的流浪生活。直到一百六十多年前,方才否極泰來,其後就是運氣驚人,他先是率領300名衣衫檻褸的部下攻占了喀布爾。也是從那裏,在喀布爾站住腳後巴布爾才將目光投向南面的印度。大約20年後,時來運轉的他。在由奧斯曼土耳其人操縱的火繩槍和火炮的支援下,他竟然奇跡般地以12000人的小部隊打敗了印度的10萬大軍。隨後乘勝占領德裏,作為他的新首都,莫臥兒王朝就此建立。”

感嘆著巴布爾的氣運,謝四新繼續說道。

“雖說巴布爾在攻占德裏四年後便去世了。但他的兒孫顯然比他更有做君王的天賦。特別是在他的孫子阿克巴統治期間,莫臥兒帝國就此臻於鼎盛,其疆域從喀布爾和克什米爾擴大到了印度中部,現在我大明以西最強者就是莫臥兒帝國以及與其並肩的奧斯曼帝國,兩國皆是信仰天方教,不過與奧斯曼帝國大不相同,莫臥兒帝國雖說是以天方教為其統治者,但百姓卻是印度教的。故而莫臥兒帝國疆土雖大,卻沒有像大明或者我大明那般實行郡縣制。而是采松散的軍事采邑制和土酋世襲占有制。”

在謝四新說話的時候,吳應麒只是專心的聽著他的解釋,謝四新是父王最信任的幕僚,在過去的幾年間,吳應麒一直跟在他的身邊學習,不僅僅他在學習,謝四新同樣也在學習,在向是莫臥爾人學習。

“也正因如此,莫臥兒將征服的印度國土統稱為‘哈利薩’,意為國家直屬地,由皇帝直屬,稅賦入國庫。除了直屬皇帝的領地外,其他大部分土地都按戰功分封給貴族作為軍事采邑,叫做‘紮吉爾’,其占有人稱為‘紮吉達爾’,以其領主軍事服役為條件。另外在印度,還有不少不受帝國直接統治,但卻臣屬帝國的土著部落酋長和印度教王公,以及帝國直接統治地區中的包稅地主,稱為‘柴明達爾’,意為‘土地持有者’。他們不僅向所轄地區的農民征收實物地租,而且強制農民在其莊園中服勞役……”

提及莫臥爾在印度的統治時,謝四新又回到了“周國”。

“公子,我大周眼下的統治倒莫臥爾有些相似,但也有所不同,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無論爵位、官職高低,雖然有采邑、有奴婢,可是采邑內並不領兵,所謂的采邑,其實和滿洲人的旗莊相似,只是收租的地方,僅此而已……”

作為大周國制的制定者中的一員,謝四新知道,當初選擇那種類似八旗的主子、奴才這一制度的原因——是為了激發兵丁的動力,讓他們樂得為國征戰,因為征戰可以帶來奴婢、土地。

而這種制度也帶來了一種必然——漢人對土人的奴役,在大周同樣也有跑馬圈地,與滿清的跑馬圈地相同,圈占的土地被分給了將領、士兵,土地上的百姓,也成為了他們的家奴。

“謝先生,我覺得,現在我大周的圈地納奴總歸不是長久之計,畢竟,若不是滿清暴虐,又怎麽會丟掉江山?”

作為吳三桂的小兒子,盡管吳應麒並沒有繼承權,但要朝中也是地位顯赫,他曾率馬寶等將領轉戰各地,三年前,更是為大周從阿拉幹打下了出海口,使得大周能夠開辟港口,與各國通商。也讓他們再一次用上了久違的天朝物件。

但是在治國上,吳應麒有著他自己的看法,他並不贊同現在對本地人的奴役,多次在朝中主張應該緩和與土人的關系,而不是圈人土地、掠人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