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浮想

一切為了西北!

至少在表面了,修建鐵路是為了將來進攻陜西運輸軍糧以及其它的種種軍需物資,不過這鐵路的修建並不快。不僅僅需要測量勘探路線,而更為重要的是路軌的鑄造需要大量的生鐵,而這就涉及到生鐵的冶煉、煤礦的開采,等等諸如此類的工廠。正因為這條鐵路的築建,才使得在過去的兩年間,在更多的鐵礦、煤礦陸續投入開采,而鐵廠也越辦越多。

為了便於將一些地區的煤炭運出,有的地方同樣也修建起了鐵路,使山裏的煤能運出大山,經水運運往需要的地方。

現在鐵路修了二年多,雖說路基基本上建成了,可是沿途還有路橋沒有完工,而且大部分地方都還沒有鋪設鐵軌,所以接下來的一年,將會以架通鐵軌、先通車為興乾五年的目標。

盡管這條鐵路修建在河南的大地上,但是鐵路上的勞工卻是來自全國各地,這是為了避免勞工主要來自一地,可能造成的意外,這種意外有很多,最大的意外就是民工聚集容易為人鼓動發生叛亂,而造成這種叛亂往往都是以同村、同縣、同鄉為紐帶,為了避免這一切,朝廷在用工的問題上,可謂是慎之又慎,最終選擇了分區分片抽丁的方式,讓勞工不至於都來自一個地方,即便是某一個地方的勞工聚集,也不過只有幾百人,然後再對其分而治之。

如此種種精心的安排之後,盡管這工地上終日聚集著上萬勞工,但卻從沒有出現過任何亂子,這倒是讓最初以“民聚易亂”擔心不已的官員,總算是稍微放了點心,其實,這也是興乾後大興土木的一種經驗,無論是黃河故道整修,亦或是官道整修、水渠的整修以及鐵路的築建,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而在吸取蒙元修黃河聚集民工,誘發紅巾軍起事的經驗上,對於用多少工如何用工,大明上下自然是慎之又慎。

在林三鵬與同縣的一百多人來到工地上的時候,這邊已經了天寒地凍了,幸好大家都有所準備,不單穿著厚棉襖,而且還帶著厚被,民工住的地方非常簡陋,不過只是幾間窩棚,不過盡管如此,倒也能讓他們有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

“總算是有個落腳的地方。”

瞧著在窩棚裏內木板床上的麥草,李明漢用手摸了一下,然後對林三鵬說道。

“明個看看再去弄些麥草來,草鋪厚些,睡著暖和。”

這窩棚就和過路店的大通鋪似的,條件非常簡陋,這也是沒有辦法,畢竟,每隔一段時間,工地就要移動,所以只能因陋就簡,住在最簡單的窩棚裏。

對於北方的天氣,林三鵬也有些耳聞。

“要是有稻草就好了,比麥草暖和一些,這北方的天氣可比江南冷多了。”

剛來到工地上的第一天,他們並不需要幹活,所以一行人顯得倒是挺輕松的,甚至在接下來的兩天之中,他們都沒有什麽活,而是一邊休息,一邊適應著工地上的日子——領鋪床的麥草、領吃飯的飯票。

對於林三鵬和從桐城來的一百多個同鄉來說,盡管這裏的天氣很冷,但是他們卻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不僅僅是因為每天米飯管飽——即便是在北方,他們也能天天吃到大米,著實出乎他們的意料。

只不過為每天都能吃到白米飯歡呼的他們並不知道,購自南洋的廉價米甚至比北方的小米更為便宜,而且按朝廷的計劃,購買南洋米也是對就國宗藩的一種變相的支持,畢竟,大明與歐洲不同,大明幾乎不需要南洋香料,相比於香料,大米反而更符合大明的需求。尤其是興乾年後,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進口南洋米也是平抑糧價的一種措施。

“三鵬,你們幾個聽說了嗎?”

躺在鋪上的李明漢咬著煙袋嘴說道。

“聽說,這鐵路今年就能完工,咱們要是幹得好,沒準就讓鐵路上給看上了,對咱們來說倒是條出路。”

林三鵬疑惑地望著李明漢,然後說道。

“李大哥,這是真的?”

雖說不知道這鐵路到底是什麽東西,可林三鵬這一路上卻見過官道兩邊的服務站,也就是過去的驛站,在那裏頭幹活也不錯,一個月有二兩銀子的工錢。

“可不是,這是河南的路,還能留咱們江南人?”

旁人插話的時候,李明漢看了一眼林三鵬,然後悄聲說道。

“就憑你叫聲大哥,我透點底給你。鐵路修好肯定會留批人養護,就像官道上一樣,官道那麽平整咋回事,不還是人去養護的。我打聽了,只要咱肯吃苦,只要幹得不比別人差太多,到時候,肯定能留下來!”

“還留下來呢?留下來吃什麽?吃高梁小米不成……”

在旁人的笑聲中,李明漢只是笑了笑,並沒有說話。而本就沒有什麽著落與去處的林三鵬倒是應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