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時值盛夏,蔥蘢的綠樹掩映著京師中央的皇宮,經過幾年的整建,現在的皇宮已經初顯其雛形。皇宮之中那經過精心修剪的園林,到處都蝶舞蜂喧,盡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宮內的園林,在那綠葉成蔭花園石徑上,作為皇帝的朱明忠正於其中慢步踱著。他的身上穿著寬大的衣裳,盡管他看似平靜,可是卻也顯得有些心緒煩亂,甚至因為天氣悶熱,所以那心情也越發地躁動起來。

已經三年了!

三年前,他登基成為大明的皇帝,年號興乾。

這個年號雖然喻意頗佳,天命中興。可是在他登基之後,所面對的又是什麽樣的情況呢?

所面對的是一個瘡痍滿目的國家,近二十年的戰爭,讓這個國家損失了80%的人口,而且在國家的內部,也是存在著種種問題。

作為一個後來者,他一直在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去改變這個國家。

廢科舉、興實學,他試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改寫未來。當然,更為重要的是社學的小學化,縣學的中學化,再加上府學的高中化,書院的大學化,朱明忠用一套特有的方式建立了17世紀的教育體制,這個體制將會開出什麽樣的果實,現在尚難預料,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勢必會與他熟知的未來有大不同的發展。

而為了這個“大不同”,他甚至選擇了休養生息,而不是且將余勇追窮寇,當然,之所以未追窮寇,是因為對於窮寇他有另外的打算。

穩定與發展,然後再積累力量,一拳將對方徹底打倒!

這才是朱明忠的選擇,也是現實的需要,是最好的選擇。

可是,現在大明內部穩定了嗎?

表面上的穩定,實際上卻是暗潮湧動。

廢除科舉給天下帶來的沖擊,不會在短時間內散去。而且,李定國至今還沒有進入中樞,這意味著國家仍然處於分裂狀態。而朱明忠所希望的“富國強兵、民富國強”的最終目標仍然遙遙無期。

而在另一方面,對南洋以及東北的開發,非但沒有帶來預想的經濟收益,海外的拓殖反而像一座深不見底的潭穴,正在吮吸著本土的資源。畢竟,經過流寇以及清虜的反復屠殺之後,現在的大明人口不過只有區區三千八百余萬人,即便是“攤丁入畝”後,各地的隱丁紛紛湧出,人口也不過四千余萬。稀少的人口相比於國內充足的土地,使得百姓自主移民的動力極為輕微。

也正因如此,動輒流放就是大明律令的核心,其目的就是為了促使百姓移居海外。甚至現在禁止乞討,將乞丐流放於東北、南洋,也是為了基於這一理由。

至於現在被人稱為之“弊政之首”的“官山海”,將天下的山林川澤皆收於官,百姓私墾、私伐者流萬裏,同樣也是了人為的造成“耕地緊張”,進而促使百姓移民海外或者東北。

但是,作為這一弊政的倡導者,朱明忠很清楚,從廢除科舉的那天起,在大明,在大明的各個府縣、鄉村之中,對於他的不滿,就像是像隨風而起的煙霧,充斥大明的各個角落。

那些對朝廷廢除科舉、八股心懷不滿的士子,天下何其之多?恐怕不下十數萬人,他們會借口“官山海”煽動天下百姓的不滿,畢竟,在“盛世滋丁”的思想主導下,不能隨意開墾土地的百姓,面對官府控制的荒地、山澤,必定會心懷不滿,私墾、私伐帶來的流放,必定會激起民眾的怒火。

到時候,該怎麽辦?

這時,一個人影又浮現在他眼前,每當朱明忠在碰到難題的時候,這個人影便會浮現出來。他就是於煤山上吊殉國的崇禎皇帝。

崇禎不能算得上是昏君,可為何最後只能吊死於煤山?

每到這個時候,朱明忠都會想起他,想起這個名義上的父親,之所以會想起他,是因為他知道,那是對他的警告,崇禎的遭遇警告著他,一但失敗意味著什麽,不僅僅只是國家的未來,同樣他個人也有可能會重蹈覆轍。

也正因如,他在做每一件事時,都會反復斟酌,以確實是對百姓有益的,不過即便是如此,“官山海”的弊政,仍然被他堅定的推行著,因為他需要用這一“弊政”逼迫百姓主動的離開故土,前往東北、南洋。

如果不這樣的話,那麽未來必定會面對中國地廣人密的問題,短時間不易解決這個問題。而且在民間一直有人對“官山海”說三道四,指責這是弊政。

“有時候,真該讓他們嘗嘗文字獄的滋味。”

朱明忠自言自語道。

文字獄,盡管推翻滿清的奴役,就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讓文字獄不再摧殘中國文化,令中國走向保守、愚昧,但是並不妨礙朱明忠羨慕滿清皇帝通過文字獄去馴服那些所謂的士子,讓他們只敢言魚蟲、考據,而不敢輕言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