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勸進

四九城中誰為重?

自然的很多人會說是紫禁城為重。可京城這個地方邪氣,有時候,紫禁城裏頭說話的並不見得就頂用。就像當年滿清入關之後,說話的不是宮裏的那位小皇帝,而是以大明南宮為王府的滿清攝政王多爾袞,那時候的睿親王府等同於大清國的小朝廷,政令皆出睿親王府。而現在,這曾一度荒廢的王府換了主人,由睿親王府易名為楚王府,雖說沒有攝政王的名,可是論其權力,卻不遜於當年的多爾袞,當然,也僅只是局限於京師,局限於楚藩控制下的數省。

不過即便是如此,對於京師的那些京官來說,楚王仍然是當朝權臣,而且對於熟讀史書的他們來說,他們自然知道,在亂世之中,手握兵權是什麽,更何況這個手握兵權之人的手中,還把持著朝廷。

往日裏,朝廷剛回到京師的時候,人們以為楚王頂多也就是做個權臣,可是皇上的暴病身亡,在讓人們為之驚愕的同時,同樣也明白了楚王到底是做何想法。

古往今來,從來不乏投機之徒,尤其是對於一些所謂的“讀書人”,更是如此。

置身於房中的李式,就著燭光在醞釀這篇文章的同時也頗為臉紅。雖然多年來他屢次赴考,一直想考中進士光耀門楣,但是順治十八年卻未開思科,所以才會滯留於京師,原本他曾想返鄉回家,但在眼下的時局,卻讓他看到了機會,皇上的暴死,並沒有讓他挺身而出,反而讓他看到了機會。

如果現在發表文章,支持楚王承襲王位,那麽外間如何看待此事呢?不會說自己反復無常投機鉆營嗎?

想到這裏,李式不免又心虛起來。

古往今來,欲成大事者,又有幾人不是投機鉆營之徒?

這樣一想,李式又想通了。他拿起筆來,鄭重地將題目寫好——《天下何人當之》。提起筆之後,李式就沒有再停下來,他一邊寫,一邊思索著,並以洪武為例,言道洪武得位為何是天下最正,更是在文章之中將筆鋒暗指向楚王,指出楚王理當當以天下。

終於在寫完這篇文章之後,他又一次看著文章,頗為滿意的點著頭,然後自言自語道。

“待到文章發表之後,李某人之名想來必可入王府了!”

清晨,李化熙來到了楚王府,他是天啟年間的進士,可以說是歷“四朝”的舊臣,雖說聲名不顯,可是畢竟也是京中老臣,對於這樣的老臣,李子淵倒也是頗為大方,大都加以留用。不過因為朝廷自有六部,這些人雖說留用,可大都也只是留品留俸,換句話來說,就是拿俸的閑差。

而對於這些曾經大權在握的京官來說,自然不願閑賦於宅中,為求晉身之道可以說是投機鉆營各顯所能,可即便是如此,能得新差事的也不過只有少數人,而李化熙並不在其中。也正因如此,他才會比其它人更加鉆營。

來到楚王府,雖穿著三品的官袍,可他這種“補官”,也只能在一旁侯著,等待大王召見,有時候,即便是等上一天,這種“補官”也很難見得到大王。不過今天來王府的,不止他一個人,足足有數十位京官。

聽說有數十位京官一同前來拜見,李子淵倒是一愣。

“讓他們進來!孤看看他們想要幹什麽!”

其實,原本作為留用舊臣,李子淵根本就不需要見其,可是這幾日,他並沒有拒絕任何官員的求見。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只是這陣風是誰先吹起來?

楚王府的人不能出這個頭,如果是永歷朝臣,那是再好不過,可是那些人卻像是死了親爹似的,根本就沒有人提及此事。

按照慣例,這勸進也要有順序,就像漢中王劉備的勸進表一樣,其官位勸進的順序有很大講究。官員的排位分為三部分,依次為:漢朝功勛、左將軍屬官、劉備手下的功勛大臣。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漢朝功勛勸進,不僅代表前朝舊吏,而且更能代表“天下士民人心”。

現在,這麽一群名聲並不顯赫的“前朝舊吏”的到來,讓李子淵的心思不由一動。

“他們既是明臣,又是清臣,我李某人可是代清,而不是代明。畢竟,明早已經亡了。”

心底這般尋思著,李子淵自然對李化熙等人的到來充滿了期待。在緩步進入大王公廳,看到端坐著的楚王時,與眾人一同長揖行禮之後。

“臣等叩見大王!”

長揖之後,李化熙帶頭跪下,他這麽一跪,其它人也都跪了下去,在大明,這是見天子的禮數。

“諸位這是為何?”

看著於面前跪拜下去眾官,李子淵的心頭一動,一種按奈不住的心情於心間激蕩著。

來了!

終於來了!

深吸一口氣,然後李化熙雙手捧上一份折子,大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