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京城亂

時也,運也!

或許對於大清國上下來說,他們更能體會到何為時,何為運。他們曾以數十萬人而主中國,不過只有數年之功,便占據中國,其勢運幾可謂無人能及。

其成也勃焉,其敗也忽焉!

不過短短數年,從當年大有一副主中國而臨天下,再到現在陷困獸之境,敗的如此突然,縱是直到現在,他們仍然無法相信,甚至無法接受,可即便是再無法信,無法接受,也不得不面對這個事實。

而此的京城,更已經是人心惶惶,每一個人都在那裏尋思著——將來怎麽辦?

山海關讓漢人奪了,就連滿洲老家也被奪了,將來怎麽辦?

即便是京中的旗人得知皇上已經領兵回京,也沒有起到安撫人心的作用,所有人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懼之中,他們在那裏尋思著將來。

將來……何去何從?

今天在顯王府裏頭顯得有些熱鬧,除顯親王富綬之外,還有議政大臣費揚古、愛星阿、蔣赫德、額爾克戴青等人。他們在這裏討論的問題,自然是眼前的局勢問題。這幾乎等於小半個議政王大臣會議,因為順治是年幼繼位,這為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利擴大出提供了機會,最初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力極大,甚至就連皇位繼承這樣的這重大決策也是由議政王大臣會議決定,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決策皇帝不能更改,甚至議政王大臣會議有權罷免皇帝,像多爾袞、鰲拜都是議政王大臣會議的骨幹,不過在多爾袞成為攝政王後,大權幾乎為其一人獨掌,獨當大權的他建立起了其一人主攝政和多鐸一人輔政,議政王大臣會議配合的輔政模式,而多鐸死後,這種形式也宣告結束。在多爾袞死後,因為其專權對皇權造成了威脅,順治為了增加手中的權力,對親王貴族進行打擊,以消弱貴族權利,尤其是濟爾哈朗的輔政王被廢除後,親王輔政形式變成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參理國務,這樣親王貴族就處於皇帝的監督之下,而議政王大臣會議也成為了某種擺設。

而現在他們之所聚集在一起,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他看來,正是皇上的肆意妄為,才使大清國淪落到今天的這步田地。

“諸位,現在是什麽時局,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打從鄭賊入寇江南起,皇上便是一意孤行,先是命達素倉促之間南下成行,以至於盡為明狗所敗,再到皇上盡點旗中男丁,集兵南下欲行親征,卻於山東止步,以至明狗做大,到現如今明狗占我滿洲老家不說,更奪山海關出關之要道,若是再這麽下去的話,只恐怕……”

看著在坐的諸位,巴爾堪三言兩語便把現如今的局勢給道了出來,他是鄭親王濟爾哈朗的四子,雖說其兄長皆已經身死,不過他倒也沒能繼承王位,現在不過只是正黃旗都統,但這並不妨礙他參與這樣的秘會。

其實打從去年下半年起,留守京城的巴爾堪便已經被富綬等議政王多次召見,他們不有眼睜睜的看著皇上把祖宗的家業給敗了,只是考慮著皇上親自領兵,加之這些年,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日漸縮小,自然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皇帝“葬送了大清國的江山”,盡管他們都很清楚,從達素兵敗起,對於江南大清國就失去了控制,然後局勢一天天惡化就不可避免了。

畢竟,當時達素率領的十萬征南軍,是大清最後一支可以調動部隊。至於西南的大軍要征剿明廷桂王,且不說不能調動,即便是調回江南,恐怕也需要半年之久,況且西南也離開不他們,不能因小失大,桂王朝廷是漢人的主心骨,當時尋思著,只要滅了桂王,這天下自然可以太平。

只是,誰都沒有想到,局勢會惡化的這麽快。以至於到最後,完全失去了控制,即便是皇上點齊了二十萬大軍,也受困於軍餉、糧草不濟而不能南下。

而現在,他們之所以齊聚一堂,為的倒也不是想要廢掉皇上,而是為了保住大清國……準確的來說,是想保住數十萬旗人的性命。

“只恐怕,到最後,我等只有為明狗築京觀的下場了!”

巴爾堪的話,讓富綬不由的一陣心慌,他現在壓根就沒有心思去考慮什麽京觀,這些年,好不容易積累的一些家當,全完了,全都擱在盛京了,也不知道,盛京現在怎麽樣了……

“所以,今個,召集大家過來,就為了一件事,為了咱們旗人的活路!”

盯著眾人,巴爾堪直接道出了召集眾人的原因。

“明個大家一同呈請皇上,從速離開京師,從長城隘口出關,回滿洲,從漢人手裏頭,奪回盛京、奪回滿洲!”

在富綬先前親自主持的前兩次密議中,他們的看法都是一致的——回滿洲老家,既然現在漢人不讓他們呆在中原,再呆在這裏也是死路一路,還不如趁早回去,只不過,那個時候,他們還能回去,現在……滿洲已經被明軍占據了,即便是想回,恐怕也要一刀刀一槍槍的奪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