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開封

自湖廣的明軍北伐不戰而克收復南陽、汝州之後,其兵封直指洛陽。

明軍北伐!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消息,整個北方的形勢驟然大變。對身在濟南的滿清小朝廷來說,更是如一道驚雷一般,只震得滿朝的文武無不是面色煞白,甚至神情惶恐的面對著這突如其來的消息。

“……既南陽知府降賊之後,汝州知府未聞敵而先降,目下李賊所領三十萬大軍,兵鋒直指洛陽,河南總督劉清泰再次上書朝廷,請朝廷早日發援兵於河南,以免河南為賊所取,威脅直隸……”

坐在龍椅上的福臨那眉宇間,已經不見了幾天前的喜色,那個時候得知鄭成功與朱明忠兩人對峙不下的,互相調動大軍,大有一副大戰一觸即發的模樣,可誰曾想,這邊不等他們喊出“祖宗保佑”來,那邊往日裏根本就瞧不上眼的李子淵卻北出襄陽入南陽,直取河南腹地了。

更讓人惱怒的是,南陽等的漢官不是棄城逃跑就是聞風而降,根本就沒有幾個人願意為朝廷盡忠。

“請皇上發援兵於河南,否則河南局勢崩壞,賊兵必將直入山西、威脅京師!”

甲申年還沒有過去二十年,不過才十幾年罷了,跪於地上的這些奴才大臣之中,當然也有當年降清的官員,他們自然知道當年李自成是怎麽出襄陽、下洛陽、取太原,然後直取京師。自然是惶恐不安的提出發援軍的要求。

“皇上,現在斷無分兵的道理,李賊麾下精兵三十萬,縱是發數萬援軍於河南,與河南總督劉清泰所領綠營步騎匯合,也不過區區數萬人,以不足十萬之兵對李賊三十萬精兵,縱是朝廷大軍堪為精銳,雙拳又豈敵四手?以奴才之見,這兵萬萬不可分!”

鰲拜叩頭請求不分兵的時候,又繼續說道。

“況且,一旦朝廷分兵,那麽南邊朱賊若是有所異動,又該如何?屆時萬一朱賊北犯,朝廷分兵數處,又焉能阻賊北犯?”

“鰲大人所言詫異,那朱賊現在與鄭賊隔江對峙,其又怎麽可能興兵北犯?”

“若是朱賊北犯,以鄭賊之秉性又豈會趁其北犯之時揮師江北?”

反駁著他的意見的時候,鰲拜又繼續說道。

“當年太祖皇帝起兵,明軍以數十萬大軍分兵而發,我太祖皇帝以‘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之法的集中兵力、逐路擊破的各路明軍,如此才奠定我大清今日之業,若是今日我等分兵,豈不正犯了當年明軍所犯之錯?重蹈其覆轍?”

在鰲拜提及薩爾滸之戰時,努爾哈赤如何擊敗明軍的典故時,縱是原本有意分兵的福臨等人無不是神色一變,立即傾向於集中兵力,而不是分兵防守。

“鰲拜,那你說眼下該怎麽辦?這河南,難道就不要了嗎?”

福臨看著鰲拜問道。

“回皇上,以奴才看來,那李賊北犯,定是受朱賊蠱惑,目下李賊北犯,鄭賊便無友軍相助進犯江北,如此朱賊自然的可無須同時應對鄭李兩家攻伐。”

先是提及李子淵北伐的原因,然後鰲拜才繼續說道。

“觀李賊北犯至今,其恰如當年闖賊一般,出襄陽、取洛陽、下太原、出太行、威脅京師,如此朝廷非但不能把分兵河南,反倒應該把各地兵力集於德州附近,一但李賊東出太行,即調重兵圍剿,”

“鰲拜,為何在把大軍集於德州?”

福臨有些不解的看著鰲拜問道。

“集於德州進可南下江南,收復江南,平定海寇,退可以摒衛京師,令李賊不敢輕過黃河……”

鰲拜的這一番話只說的眾人無不是深以為然的點頭稱是,在眾人紛紛贊同時,福臨也跟著表示同意,隨後便下旨將濟南附近的大軍調往德州一帶。至於河南那邊的求援反倒是沒有人在乎了,頂多也就是下旨安慰一番。

面對明軍的北伐,整個河南的清軍猶如驚弓之鳥般的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在他們苦待援軍未至時,五個營外加一個炮兵營近兩萬忠義軍自歸德北上。

忠義軍揮師北伐!

面對這樣的消息,河南總督劉清泰更是接連發出數封八百裏加急向朝廷求援,可是得到的回應卻很簡單——忠義軍決不會北伐,他們只是策應李賊,令其可以從容攻取洛陽。

朝廷可以不看忠義軍的北伐,但是身為河南總督的劉清泰卻不敢大意,在向朝廷求救的同時,他則急調其麾下重兵在朱仙鎮紮下大營,以便與開封城互為犄角。

此刻開封府中的劉清泰比起幾個月前上任時,更是蒼老許多,河南總督是剛剛設立,而他這個總督是第一任河南總督,設立這一總督就是為了平定南方的賊亂,與海賊據南之後一樣,作為封疆大吏的他同樣是旗人,雖說是漢軍旗,可卻是深得朝廷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