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根本

“嘭!”“嘭!”“嘭!”

伴隨著數聲沉悶的炮響,下一瞬間,空中就是數聲有些沉悶的嘯聲,伴著那嘯聲數道黑影從半空掠過,隨即就是一連串重物和地面接觸的聲音。

“嗵……嗵……通……”

那撞擊聲聽著倒是有點兒像是炮彈落地時的悶響,在炮彈落地的瞬間,目標區內更是被砸的草屑亂飛。

不過炮彈並沒有爆炸。

“成了!成了!”

還沒有等那邊爆炸,遠在防爆沙袋後的戴蒼,便激動的喊叫著。就在他的話聲落下的瞬間,突的,一陣劇烈的爆炸聲響了起來,只見目標區接連升起三團爆炸的黑煙。

“引信的定時太長了!”

瞧著爆炸升起的煙雲,朱明忠自言自語道。

“再打兩炮,把時間改成……”

回憶著剛才從炮彈發射到落地的時間,朱明忠扭頭說道。

“改成三秒。”

就在炮手準備在炮彈引領上鉆孔時,朱明忠走過去說道。

“我來吧!”

隨後他就把鉆引信火孔的釘鉆從炮手的手中取過來,然後在兩秒與三秒之間的位置鉆了一個孔,隨後才將引信塞進炮彈頂端。

而這炮彈與常見的圓球形的炮彈截然不同,它呈水滴形,除了特別的炮彈彈形之外,其彈尾還有尾翼。

不但炮彈完全不同於尋常炮彈,就連那大炮,也不同於過去的大炮,相比於過去的大炮,它並沒有炮車,差不多四尺高的炮管被雙腳架支撐著,而炮尾還有一個木質的炮座,在外人看起來與臼炮倒是有些想似。

“迫擊炮與臼炮倒是有幾分相似,不過相似的是彈道,在使用上是不同的。”

臼炮是一種歷史極其悠久的炮兵武器,早在十三世紀就已經有臼炮投入實戰使用的記載。因為有著彈道彎曲、能從掩蔽物後實施射擊的特點,臼炮可以越過堅固的城墻來轟擊藏在其後的目標,正好也非常適合拿來對付藏在塹壕裏的敵人。

而對於忠義軍的官兵來說,他們對於臼炮並不陌生,實際上在忠義軍的炮兵序列中,除了九斤野戰炮使用的最為廣泛之外,裝備數量最多的恐怕還是18斤臼炮,這種臼炮發射的炮彈重達18斤,炮管不過僅只有一尺三寸長,相比於需要炮結構復雜的單軌炮車的野戰炮,它的結構可以說極其簡單,就是一個短粗的炮身,然後固定在厚木板做成的底座上。十八臼炮的炮管由青銅鑄造而成,不含底座的話重量僅僅只有129斤。射擊時,火炮放置於平整過的地面上,火炮的後坐力會通過位於炮管尾部的短粗炮耳傳遞到底板上,進而被地面吸收。但簡單的結構也會帶來不便,因為沒有炮輪的緣故,如果要改變火炮的射向或者移動陣地,靠四名炮兵炮手們就能將其擡起來。

相比於野戰炮,因為臼炮的炮身太短的緣故,所以它只能用於曲射。短粗的炮管無法充分利用發射藥的推動力,因此為了保證足夠的射程,臼炮的發射藥裝填量一般遠超同口徑的其他火炮。以十八斤臼炮為例,其裝填的發射藥重達4斤,其以45度仰角發射榴彈時的最大射程則只有約三百丈。而為了承受發射藥的威力,臼炮的炮管厚度遠超其他火炮。盡管如此,因為其結構極其簡單和而且重量較輕,所以臼炮依然算得上是一種“輕便”的火炮,同時也是一種極為“便宜”的武器,也正因如此,十八斤臼炮才會成忠義軍的“大隊炮”,每一個大隊都裝備有兩門臼炮,以為其提供火力支援。

短炮身、低初速和彎曲的彈道,所有這些特征加在一起就決定了臼炮根本不是一種“精確”的武器。但較大的口徑意味著其發射的榴彈有更多的裝藥量,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精度上的缺陷,這使得臼炮成為了攻擊防禦工事的不二之選。而忠義軍之所以大量裝備臼炮,正是試圖借助其攻擊城池,畢竟國內每一座城市都有厚實的城墻,相比於野戰炮,臼炮的炮彈更重,用於轟擊城墻自然也就更為有效,更為有效的是對於城市內部的炮擊,它的威力更大一些。

在一次演習中,目睹了部隊對於臼炮的使用之後,朱明忠自然想到了後世的迫擊炮,其實迫擊炮就是現代版本的臼炮,只不過其更加輕便。

所以在觀看了那場演習之後,朱明忠便繪制了迫擊炮的圖紙,當然只是借鑒了後世的迫擊炮結構和原理,卻又根據時代的特點對其進行了改進。比如其炮座與臼炮一樣,厚木板做成的底座。總之就是在制造迫擊炮的時候盡可能的立足與這個時代的技術條件。

“我們使用臼炮是用來攻城的,是想借助18斤炮彈轟開城墻,而這種迫擊炮是用來轟擊敵軍的,就是在作戰的時候,轟擊其隊形,就像這門迫擊炮,它的炮管重不過百斤,全重不過兩百余斤,雖說用人力扛運有些勉強,可是用騾馬馱運卻很輕松,以後每個中隊可以裝備兩至三門迫擊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