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人心

永歷十四年的南昌,此時市井上已經不見了去年城市初復時的蕭條,至於那曾經被守城的清軍焚毀的外城,這會大都也已經恢復如初,對於這裏的百姓來說,戰爭帶來的創傷,正在一點點的淡去。對於他們來說,他們正在經歷著“改朝換代”的變化,不過這種變化卻是他們發自肺腑願意看到的,無須官府多言,那壓箱底的漢家衣裳又一次穿在了身上,那頭上也戴著上“一統山河”的網巾。

只待他日北伐成功的時候,這天下就太平了!到時候老百姓就能過上安生日子了。

百姓們如此念叨著,對於眼下的時局,似乎這江西的百姓大抵上都是滿懷信心,畢竟從那報紙——江北發行的《明報》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發行了到了南昌,一開始的時候,那《明報》是商人們帶過來的,後來《明報》則在南昌設立了發行室,甚至現在還在南昌設立了分社,就地印起了報紙。幾文錢一張的報紙,倒也不貴,最要緊的是百姓多出了一個渠道來了解國事,而不像過去一樣,完全都是本地的讀書人的道聽途說,那些道聽途說的事情總是會被添油加醋,讓人難辨真假不說,有時候還會導致人心渙散。

尤其是隨著一些茶樓、酒館為招攬生意,特意請讀報人為客人讀報,從而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在很多地方聽到報紙,這種方式更是加劇了報紙上新聞的傳播,當官方的報刊通過茶樓、酒館裏的讀報人的口中傳至尋常百姓的耳中。

隨著這種輿論導向的變化,跟著發生變化的自然是民心。那些恢復中國、驅逐滿清的言論以及對滿清暴行的一一披露,在各地士紳百姓之中產生巨大的震動,乃至達到“振聾發聵”的地步,過去人們還想著什麽“大明的氣數已盡”,而現在他們卻相信,即便是大明的氣數沒有了,也要保住漢人的江山。畢竟那些滿洲人從來沒有拿漢人當過人。

在這樣的輿論導向下,尋常百姓對滿清的敵視之心,更是日益增加,他們同樣渴望著大明江山的恢復。也正因如此,人們才會終日關注戰局,關心著此次大軍西征的消息。幾乎每一個從前方傳來的消息,都會讓他們為之欣喜。

時值正午,南昌城內的街道上熙熙攘攘的行人川流不息。在這熱鬧的街市上,突地響起了報童高聲的叫賣:

“看報看報,看我大明九江總兵李臨川將軍領兵十萬克復武昌。看報看報,武昌克復!武昌克復!”

突然傳來的好消息,讓那些路人中識字的無不是紛紛駐足,從報童的手中買過報紙,識字的買報讀報,不識字的於一旁聽著,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帶著發自內心的歡喜。

“看報,看報!武昌光復!”

武昌克復了!

武昌清軍不戰而降,這不是天下民心在我大明,還是什麽?

突如其來的好消息,讓老百姓頓時變得欣喜若狂起來更有一些激動的百姓跑到路邊的店鋪之中,買來了鞭炮。像慶祝新年似的在那裏點燃了鞭炮。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慶祝著這場勝利。在他們看來這場勝利,就是北伐的前奏,很快漢人的江山就會得到恢復。激動的人們點燃起一串串鞭炮,使得這街上響起了鞭炮聲,在那鞭炮聲中,整個城市似乎都是喜洋洋的。似乎所有人都沉浸在這場勝利之中。

武昌光復了!

那麽下一步就應該是整個大明了!

前久腳剛進書院,李立青就聽到書院之中想起的一陣鞭炮聲,一些書院裏的同窗正在那裏點著鞭炮慶祝著這場勝利。還有書院裏的同窗一見面就對他說。

“聽說了嗎?武昌清軍不戰而降,李將軍已經收復武昌了,看來最多一兩個月,湖廣就會重歸大明!”

“可不是,怕不出幾個月,就能砍下那洪老賊的腦袋了……”

在同窗們歡喜的言語中,李立青忍不住說道。

“打了勝仗又能怎麽樣,那李子淵當初能叛出朱經略,保不齊現在奪了武昌,他還能叛出少司馬!”

相比與欣喜若狂的同窗,李立青倒是反倒顯得有些特立獨行。

對於那位本家,李立青從來都沒有絲毫好感,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其攻破南昌時,曾下令斬殺數千降卒,而其那些降卒除了少數清軍之外,大抵上都是本地的百姓,若不是少司馬急令,恐怕那數萬降卒,都會被李子淵悉數殺死,畢竟當初他是準備殺死所有的降卒的。最後因為軍令阻攔,只殺死了,數千人大多數人都得以生還,並被釋放回家。

而李立青的父兄就沒有那麽幸運,皆死於其刀下。也正因如此,他才會對李子淵懷恨在心。

“培仁,其實當初李將軍下令殺降,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當初若不是守城的民壯竭力助清軍守城,誓死抵抗明軍,李將軍又豈會一怒之下,在城破時下令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