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師徒

順著朱明忠的手指的方向,黃宗羲一行人看到前面似乎有人在往路上澆灑著什麽。一陣風吹來時,更是聞到了一股刺鼻的異味,待近了才看清楚他們是在澆灑著黑糊糊的滾燙的東西。

“這些人往石子上澆灑的是什麽?”

黃百家好奇的問了聲。

“瀝青!”

指著前方正往石子上灑著瀝青的工匠說道。

“你看,這灑上一層瀝青,這瀝青凝固後,自然會將石子粘合在一起,再鋪上一塊豆子大小的碎石,用石滾滾壓之後,這路面便平整如石板不說,且粘連為一體,不比尋常石板差上多少,且價格極為低廉。”

提及這種原始的瀝青路時,朱明忠神情頗顯有些得意,原本以清河書院為中心築建新城,是“城區開發”的一部分,當然也是開源的措施之一,畢竟身處21世紀的他,對於土地財政並不陌生。

盡管在新城中他引進了後世的城市規劃,但是在整修道路時卻碰到了問題,夯土路面不耐久,石板路太貴,即便是歐式的馬牙路——用磚塊形狀的石板鋪設道路,成本也相對較高。最後他甚至考慮像歷史上上海法租界的淮海路一樣用木板鋪路,但最後,焦廠的一份報告卻讓他改變了主意。

煉焦廠的瀝青過剩,盡管煉焦廠的煤焦油存量只有不過幾百噸,但對於這個時代來說,顯然有些過剩了,在通過蒸餾法從中獲得木材防腐油、瀝青等化學產品之後,倉庫中的瀝青卻越來越多,除了造船之外,這些瀝青幾乎沒有多少用處。

在這種情況下,用它們鋪路就是最好的選擇,而這條書院中的路面,則是一段試驗路,朱明忠在這裏試驗著的他所了解的原始的瀝青路鋪設方法,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接下來就會在新城區的新市街中推廣使用。

而隨著煉鐵業帶帶動煉焦業的發展,在未來瀝青產量會越來越多,瀝青路肯定會更加普及。甚至很有可能實現朱明忠夢想中的官道硬面化。從而從根本上改變交通運輸條件。

當然,這一切不過只是偶爾的想法罷了。

“就像石板一樣?”

來到已經鋪設好的一段路上,黃宗羲一行人瞧著地上掃去浮落碎石子的道路,非但平整非常,而且那豆子大小的石子就像是被膠住似的,結成了一個整齊,就在他們驚訝著這築路法的奇特時,那邊傳來的話聲,卻讓他們無不是一驚。

“經略,山長已經下課了,請您過去。”

經略?

難道他就是那江淮經略使?

驚愕的看著這瞧著與普通士子沒有多少區別的青年,黃宗羲一行人無論如何也沒想到,他會是江淮經略使朱明忠。

“你是朱將軍?”

少不更是的萬斯年驚訝道。

“朱明忠,未請教先生是?”

抱拳看著四人中年歲最長的黃宗羲,朱明忠自我介紹道。

“在下黃宗羲見過經略!”

黃宗羲連忙揖首連禮道,

黃宗羲!

驚訝的看著面前這中年人,朱明忠怎麽也沒想到眼前這人居然會是黃宗羲,那個寫出了《明夷待訪錄》等書的黃宗羲。

他怎麽到了清河?

隨即朱明忠便笑道。

“可是梨洲先生,原本朱某聽師傅說請梨洲先生與書院任教,未曾想先生來的卻是這麽快,未曾親迎梨洲先生,實是朱某失禮。”

當然,這不過只是客氣之言,畢竟現在朱明忠身為江淮經略,主持江北數府,治下百姓數百萬。而相比之下,盡管黃宗羲於士林中有一定的名氣,但還不至於需要朱明忠親自迎接。

不過盡管只是客氣之言,但仍讓黃宗羲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更何況是當著他的兒子、學生面前,這樣的客氣,更是他頗為受用,頓時便對朱明忠生出了幾分親近,待到到了朱之瑜的住處時,兩人的關系倒也顯得親近許多,完全不見絲毫生疏。

其實對於朱明忠來說,他一直希望可在清河書院掀起一場“儒學革命”或者說是以儒學改良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自我革新。當然除了他個人這方面的想法外,整體環境也有利於他掀起這場自我革新。

17世紀中葉的明清之際,中國社會處在一個“天崩地解”“新舊鼎革”的大動蕩時代,有明末劇烈的土地兼並導致的全國性農民起義,有江南各地新興市民階層掀起的一系列反稅監鬥爭,有滿清民族入關引發的明清民族戰爭,等等。所有這些矛盾交作的最終結果,便是朱明王朝不可挽回的滅亡。

隨著明朝的滅亡,許多著名的明朝“遺民”思想家在痛楚地圍繞著“明朝何以亡”這一中心間題反省思索著。他們從沉痛歷史反思中省悟到,明朝覆滅的重要原

因在理學末流特別是王學末流空談心性。於是一股“默虛崇實”的實學思潮轟然展開於當時思想學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