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鑄炮

水車帶動著齒輪,大齒輪帶動小齒輪,如此多重傳動之後,生牛皮制成皮帶帶動著帶軸轉速極快,而隨著帶軸的轉動,在一台木制的簡易車床上,一根長達近七尺的松木在削刀的削旋下被迅速削圓。

“砂模鑄造的模型分類可以采用木模,而木模的種類各有不同,各種木材皆可,不過因為木材的區別,模型的壽命也各有不同,如果用尋常的白木,壽命約只有幾十次,且易變形,使用松木的話,其壽命應在500次左右……”

其實砂模鑄造中所用的木制模型最好的木材是檜木,其使用壽命大約為2000次。之所以稱其是最適合制模的木材,是因為其耐濕性強,且材質較輕軟,耐韌性強,因此遠比松木更適合制模。

不過檜木遠在台灣,在大陸並沒有分布,盡管檜木於台灣分布非常廣泛,而且大都是高達數十米的巨材,但是這種木材並不適合造船,或者說不適合制造船身,因為其材質輕軟,而火炮時代的船身要求用硬木,北美白橡、紅橡才是最好的造船原料,至於檜木只適合制造甲板,而且還是日本為了替代鈾木進口,降低造船成本,才采用台灣檜木作為軍艦甲板的主要材料。

“等以後去了台灣,先用采伐檜木制模吧,至於造船,還是要用橡木……”

在木制帆船時代,白橡以及紅橡的優良造船木材,歐洲戰艦除了橡木外。其次用的木頭是古巴桃心木和印度柚木,橡木除了硬度高的之外做戰艦還有個很好的優點。就是木屑少,在這個時代的海戰中,崩飛的木屑也會導致水兵傷亡。當然造船的木料並不是越硬越好,硬度、韌性、加工性都要達到一個平衡,而橡木恰好完美的達到了這種平衡。所以在鋼鐵軍艦之前,一直被廣泛應用於戰艦建造,在木制帆船的時代,木材供應甚至制約著海上力量的發展。就像現在,如果朱明忠想要發展海軍就必須要解決橡木問題。

“可以用蒙古櫟,聽說遠東地區地區就有不少……”

至於蒙古櫟則是一種與白橡實際上就是同屬木材,在遠東濱海地區分布極為廣泛,之所以了解這些,是因為在讀大學時,一位室友對帆船的愛好,在兩人的聊天中使得朱明忠多少了解一些與造船有關的知識,自然的也了解到了木材等方面的知識。

“似乎現在想這些有點太遠了,眼前的事情還沒有辦好……”

心裏這般自言自語著,朱明忠看著慢慢成型的木制炮身,在炮身慢慢成切削成型之後,再加裝木制的炮耳之後,這個模型就會完工,從而可以用作鑄造大炮。

制模時將兩個長度超過八尺的砂盒裝滿鑄砂,在工匠將木制的模型裝入砂盒後,又將下砂盒翻過來,然後將上木模對正放到下木摸,接著合上砂箱,隨後插出了一個個直徑至多只有5毫米的排氣孔木體。

在工匠們忙活著的時候,注意到他們是裝砂時分別從兩堆砂間取砂,於是朱明忠從一旁抓起一把混合砂,然後問道身邊的戴蒼。

“這些混合砂好像有不一樣啊?”

“回經略,確實如此。”

盡管砂鑄法出自朱明忠之手,但是在兵器廠試驗過程中,戴蒼卻已經根據其特點總結出了一些經驗來。

“現在所使用的混合砂是經過多次試驗制成的混合砂,86%的河砂,10%的粘土以及4%的水,而這些混合砂又有著其不同,分成兩種類型,其內層是用細砂,它的特點是表面質量好,鑄件表面光滑,但是細砂的排氣性差,所以不能全用細砂,只用內層厚約一寸,而外層則全是粗砂,盡管粗砂表面質量差、粗糙,但是其排氣性好,因此將其作為外層,兩種鑄砂混用外粗裏細,既兼顧了表面的光潔又保證了的排氣性能……”

戴蒼的回答讓朱明忠點頭說道。

“葭湄,像這樣的鑄炮術,我看可以編寫成冊,這樣也好供將以後總結,比如用多少砂,砂的粗細等等……”

盡管並不贊同後世一些激進的學者有關中國古代只有技術沒有科學的論點,但是朱明忠並不否認,中國古代對於技術總結往往局限於經驗,而不是科學的系統性研究,就像制銃一樣,眾人只知制銃宜用閩鐵,而無人去研究為何閩鐵最為適用,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人們往往只局限性以經驗作為依據,而不是尋求原因,而這正是技術無法最終演變成科學,進而無法發展成為科學門類的原因之一。

也正因如此,朱明忠才會在這個時候提出這一要求,甚至更特意強調道,要盡可能使用白話,並且不能使用任何誇張之詞。

“……斷不能像《西法神機》中那樣‘鑄百得一,即為國手’這種誇張的說法,列入書中的每一句話,都必須是有事實作為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