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好男兒

“咚、咚……”

清晨時分,鼓聲於校場中回蕩著,那鼓聲很急,緊促的鼓聲敲擊著每一個人的心臟。

“集合、緊急集合……”

在急促的鼓聲中,棚長、哨長們不斷的在一頂頂油布帳篷前大聲呼喊著。在他們的喊聲中,帳內的兵丁紛紛迅速穿著那紅色的軍衣,在沖出帳篷的時候,又急忙從帳前的兵器架上,取下各自的長槍,當然還不忘記背上手榴袋以及行軍包,所謂的行軍包,實際上就是後世的解放包。之所以選擇這種包,是因為其簡單,就像忠義軍官兵的背包一樣,不過就是油布包裹的被子加上背包帶,那油布在雨時可以防止棉被被淋濕,行軍時又可以作為防潮的地墊。

不過因為是夏天的關系,所以他們沒有攜帶棉被——其實,現在軍中還沒有制出那麽多棉被,所有人只是用將防雨油布斜紮在肩上,這塊油布的用處很多,既是露營的席子,同樣也是遮擋風雨的雨布。

經過多次夜間的緊急集合之後,忠義軍的兵丁已經掌握了集合的技巧,他們迅速準備好物資,並且裝戴整齊,然後於校場中列隊。

“各自按規定領取行軍物資,注意檢查裝備!”

他們就像是訓練時那般,快速集合,而在校場上的官佐們則不斷大聲喊著。

一輛輛大車就停在校場的前方,在大車上堆放著一個個圈形手臂的粗布口袋,這些灰布口袋中裝的就是這個時代最普遍的軍糧——炒面。

無論是當年朱元璋北伐亦或是燕王掃北,都是靠著這樣的保存時間長、不易變質的炒面支撐軍隊作戰。

不過與舊時的炒面袋不同,為了便於攜帶,朱明忠借鑒了後世志願軍的糧袋,也就是長筒型的糧袋,行軍時往身上一背即可。20斤一袋的炒面,足夠支撐部隊十五天的作戰,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些炒面的味道一般,而且沒有水也很難下咽,從而保證士兵們不會在偷吃。

在領取幹糧的時候,他們同樣也在那裏領取著手榴彈,每人四枚手榴彈,擲彈兵八枚,這種陶蓋的手榴彈,是忠義軍特有的裝備,同樣也是唯一的“遠程大殺器”。

“到這邊取水,大家都要把水筒裝滿……”

負責分發物資兵丁和官佐在那裏大聲的喊著,以免有人有什麽遺漏物資,必竟這些可都是保命的東西。就像那一尺高的由竹筒制成的水筒一般,瞧著不怎麽起眼,可這麽熱的天,行軍的路上口渴了可全指往這竹水筒。

或許忠義軍剛剛成立,但是得益於朱明忠跨時代的眼光,在一些不起眼的物資準備上,他比其它人更為細心,畢竟在後世像水壺之類的個人裝備,都是基本的常識,甚至每個人還有一塊小巧的磨刀石,那是用來磨刀尖的。

終於,當一切都準備好之後,忠義營的八千將士,按照過去的訓練那樣,扛著刀槍踏著整齊的步伐離開了城內的校場。

出征!

沒有任何征兆!

對於江陰人來說,他們同樣有些意外,盡管心知總有一天,忠義軍肯定要出征,但是他們卻沒有想到會那麽快。

這一天,江陰南門內低外,擠滿了人,數以萬計的百姓都自發的來到這裏,為忠義軍送行,畢竟,這其中大多數人都是江陰人,可以說是江陰的子弟兵,目送著他們出征的時候,路邊的人們眼裏含著淚花看著他們的離去,尤其是那些兵丁家眷們,她們抱著孩子,在路邊看著出征的部隊,想從人群中找到自己的家人。

總有一些人喊著丈夫或者兒子的名字,更有一些百姓不斷的將雞蛋、果子、燒餅之類食物塞進那些兵丁的手中。

“孩他爹,一定要活著回來……”

“娃子,活著回來……”

“我要爹、爹……”

在人們的哭喊聲中,南門的氣氛顯得有些沉重,騎於馬上的朱明忠現在後悔了,原本他希望能夠看到“祈戰死”的一幕,可沒想到,那些婦人們卻哭嚷“活著回來”,婦人們和孩子的哭喊,甚至動搖了軍心,許多兵丁的臉上更是帶著生死離別似的悲色。

“立正,都擡起頭來!”

騎在馬上的朱明忠策馬跑到南門城下,沖著那些滿面悲色的兵丁大聲喊道。

“告訴我,這上面寫著什麽!”

手中的馬鞭指著嵌入南門城垣的石碑。

“忠義之邦!”

石碑上的每個字兩尺見方,使得每個人都能清楚的看到這四個字。

“忠義之邦!”

面色淒然的兵丁的聲音有些雜亂,而不甚整齊。

“大聲點,我聽不到!”

“忠義之邦!”

“我聽不到!”

“忠義之邦!”

“我聽不到!”

“忠義之邦!”

有如雷鳴般的吼聲有兵丁們的嗓間迸發出來,而騎在馬上的朱明忠,卻依然大吼著“我聽不到!”,對於已經習慣了這種訓練的兵卒更是本能的大聲吼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