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6章 接班人(第2/2頁)

所以這民主一詞,儒家各派,大體都是解釋成‘天子之所以是天下王,萬民主,是因為天下和萬民,需要天子來保護百姓、治理天下,諧和陰陽,梳理五行,而丞相有監於君,防止天子做出傷害百姓與天下的行為’。

所以所謂民主,被儒家解釋為一種制衡。

皇權與丞相,互相平衡,互不幹涉。

皇帝垂拱而治,丞相與執政大夫們協理萬邦,梳理陰陽五行,廣泛采納天下萬民的意見就是民主。

反之,就是獨夫民賊,人人得而誅之!

到了法家和黃老、墨家那邊,解釋又有些不同。

譬如,黃老學者,大體會加上一句‘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法家則以為,這民主須得用制度來規範,至於墨家則表示,這民主不能不包括鬼神先祖之靈的參與。

反正,民主是個筐,什麽都能裝。

於是,在很多地方看來,這長安的丞相和執政們,真真是周公在世,伊尹附體,傅說重生。

天子有福啦!

可惜,如今的天子真真是不識好歹。

丞相這樣的賢能聖人的話也不聽,居然聽信一群小人奸賊,差點壞了天下的大好局面。

難怪當年,伊尹他老人家要放太甲於桐宮了!

這等忤逆之君,確實需要好好教育!

總之,年輕的學子們,飄飄自然,都深深的感覺,自己真是遇到了一個好時候!

參政議政的熱情,前所未有的高漲。

許多人甚至開始向長安的丞相府寫信,提出自己的意見。

而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丞相居然給他們回信了!

從五月份開始,從長安向東,及至交趾、日南、朝鮮、扶桑,向北到鮮虞、歸寧,向西到英縣、大宛。

一個個年輕人,都陸陸續續的收到了一封由地方官親自送到手中,來自丞相府,加蓋了丞相印璽的書信。

信中,大漢丞相對漢家士子,大加贊許,勉勵他們再接再厲,為天下、為漢室讀書。

更提出了一個讓這些人熱淚盈眶的概念:天下是吾等的,也是諸君的,但歸根結底,是諸君的!

君等,乃是黎明晨曦時,冉冉升起的朝陽。

終將,升至日中,照耀天下,溫暖四海。

而吾等,也終將日暮西山,將天下交托於君等之手。

此先王謂之:薪火相傳,而鄉中三老稱之:延綿不絕是也。

於是,便創造了一個新的熱詞:接班人。

一時間,收到回信的年輕人,激動萬分,拿著信件到處奔走相告。

告訴他們的父兄、師長、鄉鄰:看看,丞相給我回信了,丞相還說,這天下未來肯定要交托到我這樣的年輕俊傑手裏,從他手中接過振興天下,匡扶社稷的旗幟。

由之,數不清的年輕人,都開始有了接班天下,繼承丞相之志的念頭和想法。

於是,當年,武苑報考人數激增!

可惜的是,這些年輕人中的絕大部分,準確的說是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最終都未能接班,進入長安,晉升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