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2章 潛流(1)(第2/2頁)

因為這是長安人的日常。

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個胡姬為妾。

軍人家庭,甚至有數個胡姬妻妾。

長安閭裏的蒙學裏,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蒙學孩童,都有著明顯的異域特征。

碧眼兒、重瞳兒,比比皆是。

於是,張越曾經的夢想,終於照進現實,大棒興國,後、宮救世,已是現實。

然而,夢想雖好,卻也要有經濟基礎和物質基礎,才能持續下去。

若長安百姓回到過去,一個個衣衫襤褸,家徒四壁。

新豐工人,重新淪為賤籍,成為權貴壓榨的對象,連自己都養不活。

哪裏還有什麽胡姬,願自帶幹糧,倒貼來嫁?

中下層的軍官、貴族,又哪來的公主、貴女?

心中想著這些,張越臉上的殺意就更加濃郁。

張越明白,是誰在背後指使和搗鬼。

左右不過是廟堂之上,宣室殿中的那幾位貪戀權力,戀棧不去,便想要渾水摸魚。

這場雪災,看似天災,其實未嘗沒有人禍的因素。

旁的不說,左馮翊與右扶風的幾個靠煤礦和鐵礦為經濟支柱的縣中救災,為什麽反應遲鈍?為何直到他親自掛帥,拿著槍杆子抵住了別人的後背,救災才開始?

“給臉不要臉!”張越冷聲道:“那便休怪我不講情面,不顧制度了!”

於是,他揮揮手,將一直站在身旁的田水叫到身邊,低聲吩咐:“為我準備車馬與衛隊,一個時辰後,我將親自去鷹揚軍大營,看完慰問救災將士!”

“諾!”田水恭身而去。

……

坐在高堂之上,看著面前一個個恭恭敬敬,連大氣也不敢出的屬官、吏員。

穿著象征著三公身份的袞服,鄧律緩緩閉上眼睛。

他已經老了。

今年,已是六十有八,在十二執政中,年紀最大,資歷最老。

延和中,他就已經是兩千石的燕相。

延和四年入朝,拜任為禦史中丞,永始二年升禦史大夫,位列三公,與太子太傅上官桀、丞相張毅,並為國家重臣。

雖然說,這個重臣也就是說說而已。

那位丞相發起火來,所有執政加一起都得低頭。

但鄧律依然借此,獲得了巨大的權柄與想象不到的利益。

禦史大夫滎陽候鄧律的名頭,哪怕在這長安城,也是如雷貫耳。

鄧家依靠著執政大夫制度與燕王的後盾,這些年來日進鬥金。

他的幾個孫子,甚至還在繈褓裏,就已經有了關內侯的名位。

女婿、故舊,千石、兩千石不可勝數。

講道理,他該滿足才對。

畢竟,鄧律自己都知道,其實他的才能,也就一般,不要說去和那幾位致仕的執政相比了。

便是那幾個剛剛就任的年輕執政,也能完爆他。

他能身居高位,不過是因為才能平庸,而且老實忠厚,肯聽話,又有燕王背景,那位丞相愛屋及烏,有所眷顧。

然而……

從去年開始,一位位他的同僚,與那位丞相一起開創了永始盛世的執政卿大夫們,相繼致仕、去國、出外。

新的執政們,走馬上任,搶班奪權。

這讓鄧律慌張了起來。

他才六十八歲,還年輕的很。

還可以為漢家,為丞相效命!

哪裏肯致仕?

更何況,他還看到了公孫遺死後的種種,見證了一個曾經車水馬龍,迅速人走茶涼的例子。

這就更加不肯挪窩了。

於是,便對那位丞相的種種暗示,視而不見,裝聾作啞。

強行的賴在了禦史大夫的位置上,以至於長安城中都有人做歌笑話他:無恥大夫,厚顏禦史。

他卻無所謂,依舊強撐著。

但,到得現在,舊技是再難撐下去了。

因為,太子太傅上官桀,已經明確表達了明年出外的態度。

這樣壓力就到了他這個禦史大夫身上。

更麻煩的是,上官桀可以去國出外,過個兩三年就可以回來,又是一條好漢。

而他的年紀,只能致仕。

而一旦致仕,如今的一切,就將與他無關。

最多拿到一個國公的封爵,一個大一點的封國。

這怎麽行?

“丞相啊丞相……”

“您會知道,這個國家,這個天下,是不能依靠那些年輕人,毛手毛腳的後生的……”

“欲治國,還是吾等老成之臣,更加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