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6章 瘋狂(1)(第2/2頁)

從扶南向南,自扶桑向西,甚至沿著黑水向東,深入不毛冰原之地。

而辛武靈家族,作為第一個吃到了甜頭的家族,自然是怎麽都不肯放過這塊寶地的。

所以,去年丞相聽說有海商在扶南之南的大海彼端,發現了西遷的匈奴蹤跡後,就下令從北海樓船調一支校尉炮艦,前往海商所指示的地方探索。

臨淄候最寵愛的侄子樓船校尉辛慶忌,於是毛遂自薦,主動請纓,執行這一任務。

說到底,都是為了家族基業。

只是,這大海多風浪,兇險莫測,便是在近海,也有遭到風暴襲擊而船毀人亡的例子。

何況遠赴萬裏之海呢?

“臨淄候若失了這個侄子,恐怕,隴右辛氏便要後繼無人了……”桑鈞在心裏感慨。

作為十二執政官之一,臨淄候辛武靈的家族,自然也被漢室的八卦黨們扒了個精光。

和乃父桑弘羊一樣,隴右辛氏,在辛武靈後也是青黃不接,後繼乏力。

辛武靈的七個兒子,除了兩個庶子在令居、河湟拓墾屯田外,其他五個兒子都是廷尉衙門的常客,特別是其長子,頑劣不堪,被丞相親自下令編管遼東反省。

而辛家唯一可堪一用的,也就是樓船衙門的辛慶忌了。

桑鈞見過那個年輕人,比自己還小幾歲,卻頗為機警,連丞相也很喜歡他,常常叫他的表字,還曾寫信勉勵其在樓船為國用力。

心中想著這些,桑鈞就在田苗的引領下,來到了英候府邸的偏廳。

田苗命人端來酒水,又召來一隊西域歌姬,為其起舞解悶。

過了一會兒,桑鈞看到了,從正廳那邊,走出來許多人。

丞相的身影,赫然在列。

而在丞相身旁,一個拄著拐杖的年邁老臣,則不斷的拱手行禮,正是臨淄候辛武靈。

從其表情看,這位執政,似乎非常開心,還時不時的笑出聲來。

桑鈞一看,心中一動,恰好這時田苗也來請他去拜見丞相。

於是,桑鈞問道:“田公,可是臨淄候有喜訊?”

“然也!”田苗也笑了起來:“剛剛從番禹送來的八百裏加急快報:安南都護府所派出的船隊,在都蘭遇到了受辛校尉之命,運送珍寶返航的寶船三十余艘……言校尉已至身毒,遇黃支王不臣,殺害漢使,辱及天子,校尉以春秋之義,加之以大罰,破其城,殺其王,臣其國家,得其寶庫所藏金銀,乃命人運返歸國……更送來海圖……”

“哦……”桑鈞點點頭:“這就好……”

心中卻難免有些失落。

因為,事到如今,他已經看明白了。

如今的漢室權力結構,正日漸走向以丞相為核心,同時諸大臣共同秉政的時代。

丞相雖是一言九鼎,但十二執政大臣,亦不差多少。

地位、權柄、影響力,都等同於延和前的丞相。

甚至還猶有過之——畢竟當年,天子才是最終的裁決者,大臣們再怎麽樣也只能服從。

然而現在,群臣議政,投票表決。

丞相也從來沒有使用他的權力,否決過任何一項集體決議。

這就意味著,執政大臣的話語權是相同的。

於是,執政大臣,便擁有了在各自領域和事務中的絕對話語權。

像廷尉直接獨立在所有官署之外,其執法、審判,除丞相外,沒有人能幹涉。

乃父控制的大司農與鹽鐵署,也是如此。

除了對丞相負責外,便只消每季度向其他同僚報告一次收支、預算與計劃。

除此之外,沒有人可以插手大司農的本職工作。

所以,辛家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其他家族的失敗。

但田苗卻沒有注意到桑鈞的失落,他反而非常興奮的道:“根據辛校尉的奏報,其僅在黃支國中,便得到了黃金、白銀、珍寶,價值以數十萬金,其中黃金不少於十萬金!”

“主公得報大喜!”

“臨淄候亦喜不自勝,已是準備回家祭祖酬神……”

桑鈞聽著,直接愣住了。

價值數十萬金的戰利品?僅僅黃金就有十萬金?

他忍不住問道:“那黃支國有多大?”

“據說,也就與西域樓蘭差不多大……”

桑鈞聽著傻掉了。

同時,他也知道,辛武靈的船隊返航之日,就是大漢帝國上下的沸騰之時。

一個小小的黃支就能繳獲數十萬金的金銀珍寶?

那身毒據說有大小數百國,哪怕其他王國貧弱一點,豈不是也能繳獲數萬金?

那些渴望立功和渴求富貴的貴族與軍人會瘋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