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0章 開拓時代(2)(第3/3頁)

“上官放心,下官早已經準備妥當了……”杜悅討好的道:“從接到通報之日起,下官就已經讓黃龍港上下的漁船,都將當日捕獲的新鮮海貨,專門給王師留了下來……”

“龍蝦、魚膾、美酒、瓜果,如今已經足足備好了數千斤……”

“此外,還買來了數十頭牛、羊,請來了上百名廚子,從今天早上開始就已經生火為飯,必令王師合意!”

“善!”那將官露出一個笑容,道:“杜督監如此用心,吾必上書丞相,為督監請功!”

“不敢!”杜悅連忙拜道:“為丞相效死,下官的福氣也!”

自永始以來,國家大權,就盡為丞相所得,開始,大家還不習慣。

但等著一個個刺頭被拔掉,而效忠丞相的人,個個都飛黃騰達,富貴齊家,於是,上上下下都沒有了意見。

畢竟,給劉家效忠和給張家效忠有區別嗎?

都不是學的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現在,張家開價和給出來的酬勞,可比劉家過去大方多了。

更何況,丞相是那樣的英明神武。

其所布下的恩澤,比之劉家,要高了不知道多少!

旁的不說,當今丞相主持國家後定下的防疫法、免役法和農桑法、農田水利法,造福了無數人。

其新立的厚生局、保赤局,救下了數不清的婦女嬰兒。

更不提,他手底下推廣的新豐麥、江都稻等高產作物,幾乎堪比神農氏的功德。

這麽多年來,大漢人口不斷增加,但土地產量也同步增加。

於是,縱然水旱之災不斷,然而國家上下卻無流民、災荒之事。

曾經史書上記錄的‘易子而食’,再也沒有出現過。

對讀書人而言,神器,有德者居之。

所以,這幾年來,上書勸進的人,絡繹不絕。

就連劉氏諸侯王,也開始上表勸進。

全天下都說:丞相功在當代,福澤千秋,除丞相,誰人可能王天下?

然而,那位丞相的心思,卻無人知曉,所有上書,他都按下留中,依舊每日上朝理政,依舊對那位不過八歲的小天子,以禮相待,尊若天子。

只是,丞相自己不表明態度。

然而,天下人卻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取舍。

如今官場上,再無人說‘為天子效命’,而是全部改口‘為丞相效死’。

建章宮的天子,就連在奏疏中,也沒幾個人提起了。

特別是杜悅這樣出生太學的太學生,以及軍隊裏的將官,更是早已經徹底改換了效忠對象。

天子?

他有幾個校尉,又有多少恩德加之於下?

沒有!

“上官率王師而來,未知所為何事?”杜悅上前問道。

“自是為匈奴而來!”那將官咧嘴一笑,笑的杜悅歡喜不已,仿佛見到了絕世美人:“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丞相之詩,早已闡明上下之志!”

杜悅聽著,也是和唱起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丞相今歲正旦,祭天之詩,下官亦是日日揣摩,明了於胸!”杜悅心中的野心,如今已是熊熊燃燒。

當年,漢匈之戰,他沒有趕上。

丞相開拓河湟,底定西域,他也沒有趕上。

前些年,國家開發西域,裂土封國,他還是沒有趕上。

天可見憐,如今,身毒這趟偉業,他總算能趕上了。

身毒之大,足有數千數萬裏,據說,人民千萬,黃金、白銀、珍寶數之不盡,傳說,身毒的奴隸,都能吃飽肚子!

這真正是一塊大同之土啊。

若能開拓,那恐怕會是一個比之西域,更有前途,更有財富,也更能讓人富貴的功業!

只是……

杜悅看著那些從艦船上不斷走下來的軍士,他有些擔心的問道:“上官,請恕下官鬥膽,上官的艦船,固然雄偉、壯麗,然而終究不能上陸……僅靠這千余之士,恐難成功……”

“上官不如在交趾招募士卒與艦船,隨行而征!”

那將官聽著,嘿然一笑,道:“王師之事,又豈是爾等下吏所能知?”

“不過,倒是可以在交趾、日南,招募些仆役、幫手,幫我等搬運財帛、看押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