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0章 人心(1)(第2/2頁)

張越笑了一聲,舉起陌刀,對著身後的士兵下令:“入營,發令,命長水校尉、射聲校尉隊率以上軍官,即刻來武庫議事!”

奪下武庫,只是一個開始。

團結人心,定下戰略基調,凝聚上下共識,就是接下來要做的重點。

其重要性,在張越心裏,已超過了一切。

包括太子據、霍光以及建章宮的天子、太孫。

因為,張越知道若不能立刻做好這些事情,接下來他就極有可能被人翻盤!

正治鬥爭,綱領第一!

綱領不清,自招其敗!

而在現在,對張越和他的集團來說,首要的目的,自然是立刻確定,此次事件中他們的立場、目標、決心!

並搞清楚,部下對這些事情的態度與決心!

而到了這一步,事態和局勢,也促使張越與他的部將們,必須迅速立刻確定這些事情!

……

張越的命令,很快就得到了執行。

不過半個時辰,從另外兩個城門入城的長水校尉陳安、射聲校尉許廣國就各自帶著數十名軍官,匆忙趕到武庫。

而在這裏,宋襄帶著的北軍軍官們,也已經初步將武庫控制下來,完成了俘虜的收押、防禦的建立。

並在武庫東南庫房,騰出了一間寬敞的庫房,作為這次會議的會場。

所有人在來到武庫後,立刻就被帶到此處。

“軍情緊急,本將便不與諸公絮叨了……”張越在看到人都來齊了以後,徑直帶著續相如,走到這庫房中間,對著所有人拱手道:“今,長安局勢,想必諸公也都該有數了……”

事已至此,只要不是傻瓜,大家都看出來了。

今夜的長安,是一個巨大的陷阱!

所有人都已經被迫卷入其中,身不由主!

而且,所有人都已經置身於及其危險的境地,稍不留神,就是身死族滅!

最好的情況,也不過是和歷史上的淮陰候韓信、條候周亞夫的部將一樣,被永遠流放,子孫都要受今日之事的牽連——除非他們能馬上找到新靠山,並及時的通過出賣鷹楊將軍來改換門庭。

可,現在的情況,怎麽會有這樣的選擇呢?

於是,他們現在只能一條道,跟著鷹楊將軍走到底!

與長安叛軍,甚至更深層次的敵人,做你死我活的鬥爭!

在坐的都是軍人,特別是長水校尉、射聲校尉的軍官,他們早就已經把腦袋拴在了褲腰帶上了。

自然有著覺悟。

於是,張越話音剛落,便有人道:“將軍!您怎麽想,末將等便怎麽做!”

這立刻引來無數人附和。

更有大膽之人說道:“昔者,陳涉有曰: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今亦然也!況,早有讖語曰:漢有六七之厄,法因再受命,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將軍封狼居胥山,登高而建極,授天下以良麥良粟,致畝產七石,新王,舍將軍誰能當之!”

而此人說完,整個庫房立刻寂靜無聲。

旋即,便爆發出了無比高亢的附和之聲:“善!代漢者,當塗高!今漢德已衰,將軍負天下之望,有安四海之德,舍將軍,誰能為之?!”

張越聽著,內心波瀾不驚。

這是他早就有所預料的事情。

亦是事物必然發展的結果!

即使沒有今天的事情,十年、二十年後,只要他不倒台,同樣會有人在他面前這樣進言的。

就像當年韓信一樣。

只是,韓信不聽人勸,落得了一個身死族滅,灰飛煙滅的下場!

張越當然不會重蹈覆轍!

因為他很清楚,只要他表露出了對漢室劉氏的忠心和誓死不叛的決心。

哪怕暫時渡過了今日的危機,然而,一旦局勢緩和,他的部下立刻就會背叛他。

因為,沒有人會追隨一個必定敗亡的首領。

更不會有人心甘情願的給一個13賣命!

就算有人肯,這種人也必定是極少數!

大多人,普羅大眾的想法是很簡單的——我給你賣命,你給我回報。

不說超值的回報,起碼也要對等。

便是皇帝,也不能差餓兵!

所以,少年時立志為漢征東將軍的曹阿瞞,最終以丞相進魏王加九錫。

所以,郭威賬下東西班行首,柴榮賬下的馬直軍使趙匡胤,最終在黃橋黃袍加身。

這是時代與人心以及事物發展的規律。

只是,對張越來說,現在談這個事情,太早了!

十年後,二十年後才合適。

劉氏威望未衰,人望未失,而他本人根基太淺,資歷太低。

暫時,還是需要借漢室這顆大樹來滋養自己的。

不過,也不能直白的拒絕現在這些愛將心腹們的一片好意!

得用一個婉轉的方法告訴他們:諸公不要急,面包會有的,糖果也是會有的,只是需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