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8章 匕現(3)(第2/2頁)

但在如今,這樣級別的災害,於大漢帝國,已不過小小動蕩而已。

都不需要天子親自下詔,更不需要丞相府、少府、大司農牽頭匯總督辦。

地方州郡,就已經有能力賑災了。

最多,朝堂減免受災地區的賦稅徭役,再調些糧食去賑濟災民。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關中在去年已經實行了糧食自給自足。

新豐的麥種、粟種是其一。

但主要還是治粟都尉趙過推廣和普及的種種新式農具與耕作技術以及當前關中地方官府普遍學習新豐,大修水利的背景。

曲轅犁、耬車、水車,加上修葺完善的渠道以及代田法、堆肥法等耕作技術。

使得關中地方的土地,即使沒有種上來自新豐的新種子,畝產也實現了倍增。

於是,關中從去年開始不僅僅糧食可以自給自足了。

甚至還有百萬石規模的結余可以支援關東治河。

而在延和元年,因為旱災的緣故,關中當年和來年從關東分別轉輸粟麥六百萬石與五百萬石。

為了將這些糧食運到關中,征發的民夫起碼三十萬,而耗費的糧食倍於此數。

如今,關中不再需要從關東轉運漕糧。

不僅僅節省下大筆費用,更讓關東郡國結余大批糧食。

更關鍵的還是,從今年開始,連河西邊郡,也不再需要中樞每年從北方轉輸數百萬石糧草了。

於是,哪怕關東治河之事,燒錢如流水。

但漢室財政卻破天荒的有了盈余。

光是大司農的府庫裏,就有十余萬萬的存款!

這讓天子聽完,龍顏大悅,群臣們也是歡喜鼓舞,紛紛道賀。

帝國國勢蒸蒸日上,自然,作為朝臣的他們,也就有了更多機會與借口撈外快了。

只是……

美中不足的是,如此蒸蒸日上的帝國的大部分權柄與利益,都被一個人吞進了肚子裏,然後吃幹抹凈,只留些湯渣給其他人分享——那位英候鷹楊將軍!

不止如此,這位鷹楊將軍控制下的工坊、織室以及河湟莊園的產出,正在不斷侵蝕著大家從前的利益。

源源不斷的毛料,讓齊魯的絲綢價格在一年內下跌了四成。

而廉價的鐵器,則瘋狂的沖擊著各地的鐵器商人的市場份額。

去年,雒陽市場上,七成的鐵器是從新豐的工坊裏被生產出來!

那些該死的工坊主,用鍛錘成批的制造著廉價的各色農具,整個市場因為那每月生產十萬件以上的工坊而顫抖。

現在,鋤頭、鐮刀的價格,已經跌破了成本價。

大批大批的關東作坊、鐵匠破產。

那些該死的新豐人,趁機將破產的鐵匠與作坊工人,忽悠去了新豐。

真的是可忍孰不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