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6章 匕現(1)(第2/2頁)

高帝建都長安後,用了七十年三代人的時間,才堪堪恢復了秦代的元氣,及至當今天子,漢家才能收復秦代的新秦中(河套),將匈奴驅逐到漠北西域。

劉進在居延這一年多,日日夜夜,都和張越在一起。

自然早被科普了無數次扶蘇故事。

是以,他怎麽敢再重蹈覆轍呢?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回朝後的所見所聞,讓劉進堅定了內心。

他的父親,太子劉據身邊的大臣、文官以及支持者,大都是來自齊魯吳楚的古文學派的儒生與豪強貴族們。

而在他身邊,匯聚的支持者,大都是今文學派,以公羊學派為主的文官士大夫加上以武將功臣為核心的軍功貴族。

他若退,未來下場自不用說。

更可怕的後果,恐怕還在後面。

他父親身邊的人,為了爭權奪利,為了穩固地位,也為了斬草除根,消除禍患。

恐怕必然清洗公羊學派以及北地軍功貴族。

公羊學派的文人還好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然而,北方軍功貴族,哪裏是那種肯伸著脖子等死的人?

屆時,隨便找一個借口,就可以打著他這個太孫和英候的旗幟,效仿當年的項伯打著項燕的旗幟起兵。

於是,漢室南北分裂、混戰,將不可收拾!

所以,他只能挺住!

不僅僅是為了他自己,更是為了他的父親、祖父,以及劉氏江山社稷。

“哼!”

“扶蘇?”劉據怒目而視。

劉進的話與態度,提醒了他,也讓他想起了數日前,他曾收到的一封信。

那信是有人悄悄放到他案頭的。

不知道是誰寫的。

信上只說了一件事情:家上,陛下與光祿大夫金日磾等謀,欲建太孫為儲,而尊家上為太上……

當時,劉據嗤之以鼻。

壓根就不相信那信上的內容。

在他看來,怎麽可能出現這樣的事情?

但,這幾日來的種種,卻讓他不得不相信,不得不考慮那樣一種情況的可能性!

而父為太上,子為帝這種事情又不是沒有發生過。

高帝得天下稱帝後,不就尊劉太公為太上皇,更為之建新豐為遊樂之所?

雖然說,高帝的情況與劉進的情況完全不同。

但,不是沒有操作的空間的!

譬如說……

太子失德……

或者,群臣勸進……

前者,雖然會撕破臉皮,有些難看,但以他的父親,當今天子的性格來看,不是沒有可能的。

而後者,可能性恐怕更高!

你想啊!

如今,輔佐劉進的是誰?

英候鷹楊將軍張子重!

是北擊匈奴,鞭笞西域的張蚩尤!

是令畝產七石,治隆新豐的張子重!

是公羊學派未來精神領袖,董仲舒再傳弟子張毅!

是留候之後,漢家公卿血脈嫡出的南陵張氏!

一個既手握重兵,又深得百姓擁戴,更有著大批鴻儒、文人、士大夫、公卿貴族支持的權臣。

有著這樣一位未來的‘聖人’輔佐的太孫殿下,自然必然也只能是周成王、周宣王那樣的聖主明君。

既然漢有聖主明君,那麽為了天下,為了社稷,也為了萬民。

太子做點犧牲,又有何妨呢?

到時候,先帝靈前,文武百官,在那位英候的率領下,在數以萬計的刀槍劍戟的幫助下,在數十萬數百萬百姓的呼聲中。

恭奉先帝遺命,請太孫既皇帝位,又尊太子為太上皇。

群臣三叩九拜,太孫殿下再三辭讓、推辭。

但‘天下人’卻一致認定‘非殿下無以救天下’‘殿下不既皇帝位,天下蒼生何辜?’。

再派幾個演技派,在宣室殿上表演一番‘若殿下棄天下,臣便一頭撞死在這殿中’。

於是,太孫殿下‘固推脫而終究不可得’,只好委屈巴巴的在先帝靈前,登基稱帝。

而他這個太子,在群臣的簇擁下,在數萬把馬刀的‘鼓勵’下,在無數聲音的‘鼓舞’下,當然是會自動的以漢家泰伯自居,‘心甘情願’的以天下相讓,並且會表示再也沒有比太孫更合適的天下之主了。

自己實在是心甘情願,且樂見於此的。

在劉進看來這是完全可以預見的未來!

從當年,當今天子冊立太孫開始,這個劇本就已經一步步的開始預演了!

如今,不過是圖窮匕見而已。

而他的兒子,劉進則已經做好了準備。

這從劉進回京以來的種種表現和神態就能知道。

想到這裏,劉據握緊了拳頭,在心裏說道:“孤豈能坐以待斃?”

想讓他當太上皇?

哪有這麽簡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