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0章 蕭墻之間(3)(第3/3頁)

這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甚至是一支足以左右長安的力量!

當然,京輔都尉終究是郡兵,而且沒有虎符,即使李善也很難在短時間內集合大軍。

但,拿李善來嚇人,卻是適合不過。

不過,單純只是這樣,是不保險的。

且京輔都尉的郡兵,遠水救不了近火。

所以,劉據知道,自己得拿一張王牌到手裏,作為保障。

於是,他又對孔安國道:“孔公,煩請孔公為孤安排,明日一早,便打掃太子、宮闕內外,孤已許久未與家人團聚了……正好借此機會,與家人相聚……”

“杜公,公去請燕王、朝鮮王、昌邑王來……”

“許公,公去請太孫及太孫諸妃、太孫子來……”

“黃公,公去長樂宮,面見孤母後,告知孤欲家宴之事,請母後屈尊來一趟太子、宮……”

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安排。

以家宴之名,邀請皇後、太孫及諸兄弟來太子、宮,夜宴之後借故留下太孫。

如此,他這個太子便可立於不敗之地。

更有了一張防止那位鷹楊將軍狗急跳墻的王牌!

他要敢真的行大逆不道之事,到時候太孫進站上墻頭,他的大軍恐怕立時就要失了鬥志。

至於之後,劉據如何去面對自己的兒子,又如何去面對自己的老父親?

他已管不了這麽多。

在雒陽兩年治河的種種事情,已經讓劉據明白了一個真理——成王敗寇!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而真相或者說所謂天下人眼裏的真相,是由掌握權力的人所描述的。

譬如,他曾在會稽、豫章之間圍湖八百裏。

在工程進行的時候,他曾多次親自帶人,走訪百姓,查問工程進度。

然後,他發現了一個讓他驚訝無比,甚至恐懼萬分的事情——會稽、豫章及吳越之間的百姓士民,幾乎家家戶戶,都在祭祀和供奉著一個神明,其神曰:吳大王!

百姓們傳說著那位吳大王的好,念著他的德,甚至有士大夫以‘吳王遺民’自居。

而那位吳大王,在長安卻是天字第一大號奸佞,大叛徒,他就是吳楚七國之亂的首惡——吳王劉濞!

在長安的宣傳中,這位吳王,背信棄義,不忠不孝,十惡不赦。

而在豫章、會稽的百姓眼裏,哪怕過去了將近七八十年,他們依然懷念和眷念著他們的君王、舊主。

然而……

誰關心,誰在乎呢?

劉濞已經斷子絕孫!

他的社稷已經被推倒,他的國家已經覆滅,他的所作所為,都被抹殺。

現在還有百姓懷念,還有人紀念。

但百年、千年後呢?

必是成為奸臣、亂黨,一定是淪為萬夫所指!

於是,在當時,劉據就已經有所覺悟與明悟。

等到他被天子召回長安,一頓痛罵,又殺死他的太傅後,劉據在恐懼下,終於醒悟——他絕不想成為吳王劉濞!

他要掌握自己的命運!

我命由我不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