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章 疏勒會戰(7)(第3/3頁)

然後,優勢就會到他這邊。

主動權與選擇權,也將歸他所有。

那時候,漢軍想撤,還得問問他的意見。

而他,也就可以趁機獲得一個與漢談判的機會。

不論是納貢稱臣、遣子入質,甚至割地賠款,都可以讓他和他的勢力,獲得一個珍貴的喘息機會!

一個,從容的將目前還留在私渠比鞮海、匈河一帶的兩萬多騎兵撤回天山北麓,撤入西域的機會。

一個將戰略重心,偏轉向西的機會!

經過大宛之戰,李陵算是看明白了。

漠北的單於之戰,既無聊又無用。

就算打贏了,登上了單於之位,一統匈奴,又有什麽意義?

數萬精銳,無數資源,全部被浪費在漠北那塊又窮又冷,還沒有什麽產出的荒涼之地。

而匈奴的對手與敵人,漢軍卻是磨刀霍霍,以逸待勞。

與其在漠北空耗精力、浪費資源。

不如抽身向西。

那裏有富饒的草原,有繁華的城市,有燦爛的文明。

數百萬、上千萬的人口。

數不清的黃金,流著蜂蜜與奶酪的土地。

旁的不說,一個大宛,就有數十萬的人口,算是奴婢和塞人,足足百萬之眾。

田野莊園,阡陌連野,糧倉裏稻米與粟麥,陳成相積。草場牧場,牲畜成群。

數十萬奴隸,日以繼夜的耕作、勞作。

葡萄酒,堆滿了地窖。

湩乳與皮毛,不計其數。

於是,大宛人建立了宏大的城市,修建了輝煌的神殿。

他們將黃金與珠玉,美酒和香料,奉獻給神明。

他們的貴族,甚至用白銀為餐具,以寶石為點綴。

僅僅是一個大宛的收獲,就抵得上過去匈奴在西域十數年的征繳。

而大宛,僅僅只是一個縮影。

李陵現在已經從那位他的月氏‘貴賓’口中得知了西方的詳情。

在月氏五部,人們用黃金粉飾信仰的佛陀雕像,將昂貴的香料與香油,作為表明虔誠的道具。

數十萬,數百萬的人民,如牛羊一般勤懇的勞作,只願有生之年能去朝拜一次佛陀。

所以,月氏人能以小族而臨大國。

以五部而治萬裏之疆!

在月氏之西,還有數百邦國。

這些邦國,比月氏還孱弱,三百騎滅國,五百騎稱王,在那裏不是夢想而是現實。

李陵曾經聽他的忘年之交太史令司馬遷說過一句話——天予弗取,必受其咎!

現在,上蒼將如此之大的世界,向他敞開大門。

他若再拘泥於這漠北、西域的小小一隅,豈非是長劍空利,孤芳自賞?

故而,對李陵而言,現在這西域也好,漠北也罷。

得失都已經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的存在,他統治的延續。

無論怎樣,不管如何,他都已經下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