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章 獵人與獵物(2)(第2/3頁)

能用疏勒人的生命,換到大宛人的這張底牌,對李陵而言,無疑是超值的。

這樣,他的本部精銳就有了防備,不會輕易的落入對方重型弩箭的射程。

“另外……”李陵又道:“告訴砲車都尉,給我繼續轟擊!”

“諾!”王遠領命而去。

李陵則轉過身,將視線投向遠方。

“甌脫騎兵派了多少出去了?”李陵問道。

“回稟主公,末將按照您的命令,在西北、西南、東南三個方向,各派出了三百最有經驗的甌脫騎士,命他們沿著藥殺水與山脈,向各自方向搜索兩百裏,一有情況立刻回報!”一個中年將官道:“只是,暫時還未得到回報……”

李陵點點頭,想了想,問道:“到現在為止,可有甌脫騎士未按照正常頻率回報情報?!”

匈奴人乃是馬背上的民族,本就非常重視搜索區域、偵測敵情,建立警戒線。

早在百年前的冒頓時代,匈奴就在王庭立甌脫王,以孿鞮氏出任,專責搜索、警戒、驅逐之任務。

等到趙信、衛律、李陵等先後降匈奴,他們又帶來了漢家先進的斥候騎兵建設制度與搜索、回報制度。

其甌脫騎兵(斥候)的搜索範圍與搜索、偵測、隱蔽能力大增!

畢竟,這是事關生死的頭等大事!

在過去數十年的戰爭中,匈奴人唯一能與漢軍相提並論的兵種,就是其甌脫騎士。

每一次的漢匈會戰,都是這些匈奴精銳,用生命來偵查漢軍的進軍路線與速度,從而給其主力提供了足夠的預警時間。

可惜的是,如今匈奴分裂,依賴於王庭存在的甌脫騎兵們四散。

李陵手裏,只有不過數百名精銳甌脫騎士,其余都是些訓練與經驗不足的新手,未必靠得住。

所以,李陵不得不時刻關注各種細節,以確定甌脫騎兵的搜索網沒有遺漏的死角或被忽視的至關重要的消息。

“主公……”那中年將官想了想,道:“西南方向似乎有十幾位甌脫騎士已經有兩天沒有傳回消息了……”

“為什麽不早說?!”李陵聞言,立刻打斷對方的話,問道:“他們是在什麽地方失去了消息?按照原定計劃,他們現在應該在那個地方?”

後者聞言,唯唯諾諾的道:“臣……臣……起初以為他們只是迷路,很快就能回來的……哪成想兩天了都沒有傳回消息……”

“不要解釋了!”李陵看向西南方向,忽然道:“你馬上親自帶人,沿著這些甌脫騎兵失蹤的方向搜索,早召集其他在這個方向的甌脫騎兵,向藥殺水的西南與烏孫交界的草原搜索過去,若是發現大量馬蹄印,則不用再前進,立刻回來告訴我!”

在李陵看來,烏孫人的幹預與撕破臉,不是可能,而是必然的結果!

他在私渠比鞮海的幾個月中,仔細思量過、考慮過了。

所以他知道,那位在居延的鷹楊將軍的戰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便是——借刀殺人!

所以,匈奴內戰各方都能看到漢人的影子。

特別是他這邊,漢朝邊塞各地,為了讓他和漠北各部打的更慘烈一些,連過去根本不賣的兵甲,現在也敞開供應——只要給足價錢,漢朝人沒有不賣的。

而在漠北,其他三位單於,相信也是差不多,得到了漢人相應的支持。

對那位來說,匈奴人死的越多越好!

而偏偏各方身在局中,身不由己,只能任由其揉捏、操縱。

而在西域地區,其更是打算借烏孫與他之手,來殺忤逆他的大宛。

現在,恐怕又反過來,欲借烏孫以及其他勢力,來殺他的匈奴。

讓李陵恐懼的是——所有有關各方,身在局中,都是身不由己,只能被迫按照其意圖來行事——不願意走他安排的方向都不行!

就拿那烏孫來說吧。

李陵能猜到,烏孫君臣的想法,也明白他們內心的恐懼——匈奴若滅大宛,下一個對象必是烏孫。

因為,他要打內戰,要角逐單於之位,更要為他的勢力爭取更大更多的戰略騰挪空間。

而南邊是龐大而強盛的漢朝,西則是高聳險峻的蔥嶺。

唯一能有效擴張的方向,就是大宛與烏孫。

大宛既亡,烏孫就不能避免。

唇亡齒寒的道理,烏孫人是知道的。

而反過來,對烏孫而言,全吞大宛,便可以在西域地區獲得一個絕佳的戰略位置,進可以角逐西域,問鼎於天山,退可以坐擁絲綢之利,以大宛之肥沃土地與城市,只要休養生息,以待時變,遲早可以君臨天下。

而這個道理,李陵明白,他的大臣貴族們也明白。

所以必不可能讓烏孫人得到這個機會!

哪怕是死,也會阻止和挫敗烏孫的這個企圖——他們可不想,在未來在漢朝之外,還要面對一個強大、咄咄逼人的烏孫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