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1章 仁義(2)(第2/2頁)

作為穿越者,張越自知目前的情況是不對的。

因,諸夏民族在先王與先民們走下黃土高坡開始,就從來是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兼容並蓄,從無到有,一點點將諸夏文明發展到現在的。

在諸夏的詞典裏,從來都是以文化,而非血統論夷夏。

他昨天晚上想了整整一晚上。

如今,終於下定了決心!

奴婢之事,必須有政策有制度有方案。

決不能留給子孫後代頭疼!

要在一開始,就盡可能解決問題,而不是制造問題!

想著這些,張越就道:“吾將下令,自即日起,夷狄奴婢,也如漢人奴婢,受漢律所庇,為漢官所轄,不得隨意鞭笞、加害,如有死亡之事,官府必須插手!”

此言一出,周圍眾人紛紛側目,而塞墻之下的奴婢們則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因,這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

漢人,根本沒有把他們當人看過!

特別是那些在煤礦裏挖坑的人,地位連牛馬都不如,至少牛馬疲憊,漢人會讓它們休息,甚至給它們吃上好的草料,而他們……得到的從來只有鞭笞與責罵。

在這邊墻之下,他們的地位,只是工具而已。

且是一種可以被消耗的廉價工具!

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酷暑暴曬,他們都必須完成繁重的任務!

哪怕受傷,也要繼續在皮鞭下勞作,除了死亡之外,沒有可以拯救他們的選擇。

無數人在絕望中自殺,而幸存者在絕望中等死。

正是如此,有人振臂一呼,立刻群起響應。

即使他們人人皆知,造反是死路一條!

“將軍……”

“主人……”

一時間無數奴婢跪在地上,抽泣著磕頭。

“爾等莫謝……”張越卻是冷著臉,道:“爾等造反,破壞屋舍,燒毀城塞,殺掠百姓,皆罪無可赦!”

“縱然爾等造反乃是系出有因!”

“然法如是哉!”

張越擡起頭來,道:“皆當坐死!”

他自是不可能聖母,更不可能寬恕這些造反者!

恰恰相反!

這些人必須死!

死了,屍體與首級,也不會放過!

如此,方能震懾後來者,如此才能嚴肅法律,清明綱紀!

不然將來夷狄奴婢造反,甚至為反而反的事情將層出不窮!

張越抽出腰間劍,斷然下令:“以吾之命,二三子,將反賊全數明正典刑,梟首示眾!”

……

延和三年夏,居延夷狄奴反,英候親將兵平之,乃聚反者於塞下,告曰:汝等之反因,吾知之矣,系出有因,情有可原,奈何漢律威嚴,不能因吾一人而失,請借公等首級,以正漢法!於是盡誅所反者,傳其首於各塞。

俄而,英候上書天子,表曰:臣聞先王治政,澤及遠方,聖王在位,潤及山川,故有鳳鳥來儀,河洛出圖,於是畫衣服而民不犯。今陛下臨朝,澤被蒼生,德及四海,鳥獸亦受陛下之德,況夷狄乎?

臣昧死請奏,願陛下嘉大德於四海,許夷狄之人,亦受漢律之庇。

天子聞書,下禦史。

禦史大夫對曰:臣聞禮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今陛下臨天下,四海夷狄皆以陛下為君父,君父之澤,豈避夷狄?

是時,丞相澎候在側,觀其書,進曰:臣聞詩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陛下兼有天下,當以湯武故事,澤及鳥獸。

上乃曰可,制下有司曰:英候鷹楊將軍毅請以朕制天下,鳥獸山川亦受朕澤,豈避夷狄?求以漢律兼用夷狄,許之,令縣道有司布告天下——夷狄之人,亦漢律之制也。

《漢書。刑法志。夷狄第二》

對於所有國家而言,漢延和三年,既漢元一百零一年夏天的那個政策的出台,就像是噩夢一樣的恐怖事物,因從那一天開始,漢帝國在法律和制度上確定了其長臂管轄政策的基礎。

自那以後,漢帝國動輒以其國內法而管轄、幹涉其他國家內政外交經濟。

自那以後,漢帝國就動輒將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與道德觀加諸其他國家、民族。

這造成了我們的文化與文明的衰落。

甚至讓我們現在已經都忘記了,到底那些是漢帝國強加給我們的?而那些又是我們民族國家自有的?——《世界帝國的興起與發展》卷二十一,第十三頁,荷爾斯泰因。Z。路德維希,漢元1023年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