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章 瓜分(2)(第2/3頁)

已經沒有任何人或者勢力,可以無視漢朝的立場,采取單方面行動。

自蔥嶺以東,漢朝的威懾力,全面覆蓋。

現在,連西域的平民也知道,寧惹猛虎,不遇漢人。

因為,你得罪不起,開罪不了。

想著這些,王遠就好商量著道:“昆莫,您的要求,實在是太過分了……”

“若按照您的分法,則苦頭皆是我方吃了,而貴國卻占盡便宜……”

方才,翁歸靡那一指,看似將大宛一分為二,好像似乎很公平?

然而,這公平的本事就已經不公平——烏孫人什麽人可以與匈奴平起平坐,共享世界了?

更不提,翁歸靡那一指,實際上是將大宛除王都貴山城外最富裕的地區,都劃給了烏孫。

而將那些硬骨頭、堅城與要塞,丟給了匈奴。

特別是他將郁成城丟給了匈奴!

郁成城可是上次漢攻大宛時,面對的最大障礙,同時也是戰鬥最艱苦的地方!

其城高墻堅,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以漢之強大,尚且頓兵城下半年有余而不能攻克。

最終還是靠著發現郁成城缺水,靠著斷水,才最終攻克了這個堅城。

而以如今的匈奴國力和王遠手下的兵力,他很清楚,若他去攻郁成城,恐怕會死傷慘重!

翁歸靡卻是笑了一聲,聳聳肩膀,道:“那將軍以為,當如何劃分呢?”

他自是明白,他提出來的那個條件匈奴人是不可能答應的。

但,這談判協商,不就是漫天要價,落地還錢嗎?

而如今匈奴的虛弱,是他敢這樣做的底氣。

反正他是算準了匈奴必定不敢破壞會商。

更算準了匈奴人,必須盡快與他達成協議。

不然拖下去,夜長夢多,極容易生變。

當然,烏孫也同樣如此。

但是,比起匈奴,烏孫人的底氣和耐心更多。

畢竟,匈奴人可是背著一身債,而且,他們的主力在漠北的私渠比鞮海,正與其他三位‘單於’爭奪著狐鹿姑死後的帝國歸屬問題。

而大宛是匈奴人現在唯一的指望了。

他們需要大宛的財富來購買漢朝的兵甲器械、糧食布帛,以支撐戰爭,並用這些東西來堵住漢朝人的嘴,讓其有一個喘息的機會。

哪怕明知道,這是飲鴆止渴,卻也不得不為之。

王遠嘆了口氣,拿著那木牘,思慮再三,然後道:“不如這樣……”

“貴我雙方,以藥殺水為界……”

“河東為匈奴,河西為烏孫……”

“貴我雙方精誠合作,共同進軍,徹底覆滅大宛!”

王遠看著翁歸靡,有些緊張的試探著問道:“如何?”

翁歸靡聽著王遠的話,視線落在了那木牘之上,心中思緒急速運轉。

藥殺水,是大宛境內最重要的河流。

大宛王國有大半面積的國土,都在其流域內。

更重要的是,其王都與主要城市,都在藥殺水兩岸。

不同的是,河西靠蔥嶺一側,基本都是草原、牧場、莊園。

而河東沿岸,則分布著像貴山城這樣的主要城市。

若是這樣分配,烏孫最終可能得到的是一個新牧場以及部分奴隸、財富以及大宛人最重要的寶物——汗血馬。

而匈奴人則將擭取大宛王國最精華的東西——城市、工匠、寶庫以及文化、知識、技術。

翁歸靡沉吟著,他知道,這差不多已經是匈奴人所能接受的底線了。

再糾纏下去,他也不可能取得什麽進展。

因匈奴確實是需要那些東西的。

他們也有決心,要獲得那些東西。

他若是不答應,真的可能會一拍兩散。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匈奴人肯開出這樣的條件,真的是很有誠意了。

似乎自己再執拗下去,都有些不好意思。

只是……

工匠、技術,匈奴人想要,他也想要啊!

這些,可都是王霸之基,可以決定王國興衰的關鍵。

想了想,翁歸靡就試探著問道:“將軍,不知道貴方能否答應,事成之後,允許我國以汗血馬、烏孫馬,換取一些工匠?”

王遠聽著,想了想,問道:“昆莫想換多少?怎麽換?”

“至少要有三千工匠!”翁歸靡伸出三根手指,堅決的道:“至於怎麽換?本昆莫願以汗血馬一匹換工匠五人,烏孫馬一匹換工匠兩人……”

王遠看著翁歸靡的神色,他明白,這是烏孫人最後的條件。

恐怕也是其底線所在了。

不過……

“三千工匠?”王遠笑道:“這是不可能的!”

工匠三千人,若真給了烏孫人,說不定,他們馬上就能發展起來。

再加上這次戰爭中他們占據的河西之土,不出十年,烏孫就會成為匈奴的心腹之患!

“最多,外臣只能給貴國一千五百人……”王遠堅定的道:“此外,必須用汗血馬來換!一馬換一個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