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4章 匈奴內戰(1)(第2/2頁)

……

這個時候,張越已經回到了令居,並到了河湟進行視察。

此時的八百裏河湟,已經被人類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墾草基地。

大片大片的荒野,被無數奴婢開墾成田園。

曲轅犁、鋤頭、耙頭,輪番上陣,將肥沃的黑土從地表翻出來。

更有很多人,開始在湟水、黃河沿岸,開始搭建水車。

現在,已經有至少百架水車搭建成功。

巨大的槳葉開始轉動,將水從河中汲上岸邊的渠道。

潺潺流水,在渠道裏流動,最終流向遠方的莊園。

陪著張越視察的是新任的護羌校尉守令居令韓增。

至於範明友,已經卸任護羌校尉,踏上了回長安述職的道路,若沒有意外,今年夏天他就可能被任命為漠南都護府的首任都護了。

韓增無疑是幹勁很足的。

上任不過幾天,就開始熟悉事務,而且還能有模有樣的將各項數據隨口道來,特別是新墾土地以及墾地速度這兩項,簡直背的滾瓜爛熟。

張越一邊聽著,一邊不停點頭。

但他的心思,卻飄去了漠北。

心中一直記掛的,是漠北的匈奴人民。

懷著偉大的諸夏人道主義精神,張越為漠北人民,操足了心。

“匈奴內戰,現在應該已經開始了吧?”他想著:“打起來吧!打的越大越好,越兇越好!”

再沒有比匈奴內戰,而他種田更舒服的節奏了。

尤其是,去年冬天在居延—玉門之間來回,讓他發現了一個驚喜所在——在籍端水下遊,一個叫渠羌的熟羌部族放牧、耕作的地區,他發現了一條被羌人稱為‘石脂河’的支流。

因是冬季枯水季節,所以張越知道了為何當地羌人稱其為‘石脂河’的緣故——河水未結冰的區域河面上漂浮著大量黑色的類似油脂一樣的團塊。

羌人們會將這些東西從河裏撈起來,然後拿回家作為燒火的燃料使用。

但張越卻一眼認出了這些黑色油脂是什麽?

石油!

毫無疑問的,當地應該就是後世中國第一個油田所在的石油河地區,也就是玉門油田的核心所在。

雖然以現在的技術,開采石油無疑於天方夜譚。

但關鍵是,這玉門油田的規模與儲量雖然遠遠不及後世那些大油田。

但人家儲存的位置很淺很淺。

淺到可與中東油田相比!

最多只要打個十幾米深,就可以探到油田。

而且,產量還很高。

以當前技術,年產個幾百噸或者千余噸是沒有問題的,而以這個開采速度,淺表油田足以持續開采數百年!

這可真的是讓張越心動不已。

當即就吩咐官吏,派人在當地尋找可以鑿井的地方,試著找到油田位置。

石油這東西,雖然目前沒有石化技術,更沒有什麽需要它做動力的地方。

但也依然相當有用。

首先,可以想辦法制成煤油來賣錢,也可以將煤油拿來當成燃燒武器使用。

其副產品瀝青則可以作為工程材料。

而且,賺錢不賺錢,還是其次。

關鍵石油這東西,可以做的文章太多太多了。

運作的好的話,甚至可以直接打下化學工業的基礎。

至少也可以推動化學專業的出現。

除了石油,最讓張越驚喜的莫過於他等到了新一批移民抵達了。

這批移民大約三千余人,有傳統的由齊魯地方的破產農民組成的群體,也有想來河西冒險的遊俠,但移民群體中,卻多了一批新的存在——大約有數百名關中來的男子,成為了這些人中的異類。

而他們之所以來河西,全是沖著張越的名頭來的。

他們覺得,河西這裏有張蚩尤在,那麽只要等著撿錢就好了。

無論是封狼居胥的戰功,還是畝產七石的成績,都給了他們足夠信心。

這讓張越茅塞頓開。

他一下子就醒悟了過來——移民這種事情,不能只靠官府強制啊!

洗腦、忽悠與宣傳也要跟上來。

只要宣傳的足夠好,洗腦的次數足夠多,那麽,就不愁移民來源。

只要有足夠多移民,河西這裏的開發建設速度,便會迅速走上快車道。

所以,張越當即便擬了方案,叫人送回長安,讓司馬玄來負責這個事情。

力求一年內,吸引天下郡國移民十萬,五年七十萬,十年一百萬。

有這一百萬新移民,張越就有了掌握和統治西域的人口與經濟基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