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7章 大戰之前(1)(第2/3頁)

兩萬換裝了馬蹄鐵、馬鞍、馬鐙的騎兵,其中至少有著三千玄甲騎。

其突擊和攻擊能力,在整個世界都是無可比擬!

換而言之,只要能發現匈奴人的輜重所在。

漢軍精騎立刻出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沿途一切障礙,直指匈奴人的命脈,並完成鑿穿。

那麽,匈奴主力就會在這天山腳下面臨缺衣少糧的尷尬的境地。

到時候他們唯一的選擇,便只有決戰而死,或者被漢軍掩殺而死的命運!

只是想著,一戰而滅匈奴西域主力,將整個西域都納入囊中,獻給天子,李廣利便激動的說不話來。

而其他漢軍將領,則被徹底說服了。

因為……

匈奴輜重,這四個字實在是太有魅力了!

自漢匈開戰以來,漢室每次大獲全勝,都有一個標準——漢軍奪匈奴輜重!

而匈奴人的輜重,可全是寶貝啊!

通常,匈奴人為了方便作戰,會攜帶大量牲畜、草料、奶酪隨軍行動。

而為了照顧這些牲畜,同時也為了輸送大軍給養。

其輜重部隊之中,會有著大量的奴隸、牧民和孩子。

這些人多數是女人以及西域各國的奴隸。

以當前匈奴軍隊的數量,大家可以輕易推算出,這支輜重部隊所可以擁有的牲畜和奴婢數字——要維系差不多十萬大軍,匈奴人起碼需要百萬規模的牲畜以及兩三萬之多的婦孺奴婢。

換而言之,只要打掉其輜重基地,那麽這些牲畜、奴婢、婦孺就全部成為大家的囊中之物。

河西邊軍可不像內地的軍隊,河西荒涼,人煙稀少,許多軍人從內郡過來,就是孑然一身。

別說老婆孩子了,在河西這裏連逛個窯子,都沒有地方。

當兵三年,老母豬賽貂蟬。

在河西邊郡,許多漢軍士兵,都是靠著娶一個夷狄婆娘來解決自己的人生大事的。

可問題是,由於天漢之後,漢軍就再未取得什麽像樣的大勝,夷狄婆娘都變得稀少了。

如今,出現了一個可以幫部下解決人生大事的機會,誰不上心?

更不提,那些牲畜的價值,足可讓在坐的每一個人都賺個盤滿缽滿,真正的實現名利雙收!

李廣利看著眾將的情緒都被調動起來,終於輕松起來。

他最害怕的事情,莫過於大將們和他較真,非要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王莽的話。

現在看來,比起對朝廷制度的尊重,將軍們還是更喜歡軍功。

這就夠了!

這就夠了!

李廣利長長的籲出一口氣,然後下令:“立刻命人挑選最精幹的斥候,前往白龍堆與尉黎之間,偵查、跟蹤匈奴的運鹽部隊!”

“諾!”眾將齊聲應諾,信心滿滿。

只要能發現匈奴的輜重位置,確定其方位。

那麽……

漢軍的騎兵,立刻就會如雷霆一般出擊。

裝備了馬蹄鐵、馬鞍與馬鐙的騎兵,將會告訴匈奴人——誰才是真正的騎兵之王!

……

天山北麓的腳下,一條小道,蜿蜒而出。

這裏就是尉黎與焉奢之間的通道了。

而匈奴日逐王先賢憚,則站在了這條小道的出口,神色有些緊張。

他是緊急趕來的。

“堅昆王真的是膽子大,連那些話都敢說……”先賢憚的幾個親信議論著。

“可不是……屠奢肯定生氣了!”

對匈奴人而言,從未有過什麽忠言逆言順於行的說法。

更很少有什麽忠貞觀念。

主人的主人,不是我的主人,才是匈奴人習慣的傳統。

也就是近二三十年,隨著漢家文化的入侵和渲染,匈奴人才慢慢的有了忠貞觀念,開始宣揚起君臣之道。

但影響極為有限。

所以,在匈奴,傳統是上位者若聽到下面人諷刺、牢騷,他們會下意識的以為這是在企圖挑戰上位者的地位,然後一刀哢嚓了對方。

好在,先賢憚不是那種人,他和狐鹿姑一樣,都接受過完整系統的漢文化教育,能背的了詩書,講的了雅語,甚至會一點點音律。

所以,和他的部下想的不一樣,先賢憚壓根沒有將李陵的那些話當成什麽牢騷,反而認為是極有遠見的說法。

故而,他在聞訊後立刻丟下手裏的事情,親自帶著自己的親衛趕往尉黎。

就是想和李陵商量一下未來。

他確實迫切需要一個像李陵這樣可以為他出謀劃策的智者。

就如漢朝人傳說的那位吳王夫差,越王勾踐一樣,想要成就大業,一定要得到人才輔佐。

所以,部下的議論,先賢憚只是聽聽。

他真正的注意力,全被集中起來用於思考。

“李陵沒有說錯,吾匈奴現在確實是危如累卵!”先賢憚想著:“而且,內憂外患,不絕於耳!”

“外有漢之威脅,烏孫之挑釁,大宛之覬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