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 河湟(1)(第2/3頁)

說到這裏,他忍不住嘆道:“若往後戰事,皆可如此,豈不妙哉?”

是啊,要是用錢就可以解決匈奴問題,那該多好?

可惜啊……

張越接過那奏疏,低頭看了一遍,將令居的大體情況記了下來。

這奏疏是範明友所報,其中所述之事,自是令居開戰以來的詳情和現狀。

從範明友的描述來看,令居攻防戰,漢軍雖然贏了,但也沒有贏得很輕松。

外圍烽燧,全部被毀,長達二十多天的攻防戰裏,漢軍更是死傷士民過萬。

護羌校尉,戰前的三千多士兵,打到現在,折損了三成。

北地、隴右援軍,也損失了數千之眾。

大量的糧草、數不清的物資、軍械,無可計數。

光是少府和大司農,中轉、平準的錢帛就價值超過了數萬萬之眾。

此外,還動員了數萬民夫、青壯,為令居戰事保駕護航。

這些都還只是支出,壓根沒算軍械和人力的成本。

而漢軍的繳獲和所得,寥寥無幾。

除了得到兩三萬的首級與幾萬俘虜、投降的羌人、月氏人外,一無所得。

還得花錢花糧食,養活這些人。

真的是虧大了!

至少在張越看來是這樣的。

想到這裏,張越就忍不住對李廣利有了些意見。

那位貳師將軍,說到底還是私心太重,虛榮心太強。

若非他想要攀比,在一開始就用張越之策,令居根本就沒必要花費這麽多物資與資源。

輪台城可能也不必失陷,甚至說不定此刻漢軍已經在輪台塞下慶祝勝利了。

說到底,歷史局限性害死人,自私心害死人。

國戰之前,還在計較個人利益得失,簡直又蠢又壞!

天子卻是看著張越,試探的問道:“卿覺得,如今令居之事,該如何……”他想了想,終於想出了一個說法:“使國庫可以挽回些損失?”

這位陛下,對於錢財的瘋魔程度,已經到了歇斯底裏的程度了。

沒辦法,這幾年來,國家財政赤字,大的和窟窿一般。

特別是今年,河西雙線作戰,國內又在大興土木。

國庫已經被掏了個底朝天。

本來,張越漠北大捷,讓國家財政寬裕了許多,但,河西戰事一起,漠北所得全部填進去還少了。

少府和大司農,將上林苑的鑄錢利潤與鹽鐵收入、海官魚鹽之入、田稅、緡錢都拿了出來,但還是不夠。

最後沒辦法,只好將原本準備拿來修茂陵,宮室以及賞賜宗室外戚的資金都挪了出來,才算勉強維系住了收支。

但,到了這一步,國庫和內庫,都已經窮的可以跑老鼠了。

下半年,引淮入汴工程的開支,少府和大司農都還不知道去找誰呢?

輪台戰事的撫恤、開支與賞賜,更是不知道該從哪來找錢?

要不是有張越這個指望,天子甚至已經打算加征算賦或者找商賈打秋風了。

大不了,再來一次告緡,增加口賦。

張越聽著,仔細想了想,然後道:“陛下,臣或許可以試試讓令居之戰扭虧為盈……”

“扭虧為盈?”天子從未聽過這個詞匯,但莫名的一聽就意動起來,興奮起來,他馬上問道:“將軍計將安出?”

張越於是坐正,道:“臣聞河湟之中,水土肥沃,沃野千裏,今令居俘虜數萬,投誠羌胡無數,不若陛下以其為力,而開河湟之地……”

“若是經營得當,可得耕地百萬畝,歲收粟米數百萬石之巨,得賦稅數千萬!”

“此外,臣早聞羌人善牧高山之羊,其羊絨、羊毛,皆可做毛紡之用……”

“西海之中,羌胡何止百萬?”

“若驅羌人而捕之,以其為河湟之奴,開河湟之土,必可澤於後世子孫!”

嗯……

現在的河湟地區,可不是後世那個水土流失嚴重,開發過度的青海、甘肅。

而是一個自然風景秀美,植被茂盛之地。

雖然黃河日復一日的沖刷著沿河兩岸的土壤,導致水土流失不斷加劇。

但總體來說,情況可控!

況且,張越還有空間,空間裏早已經在培育著一種從漠北找到的胡楊樹。

經過培育後,這種胡楊樹,變成了一種專門牢固水土,根系發達的植物。

此外張越還可以在當地選擇幾種適合的植物,進行定向培育,使得它們可以有效的穩固水土。

若是可行,那麽,一旦成功,則黃河的水患威脅,或許可以減少一大半!

只要上遊的泥沙減少,那麽中下遊的泥沙含量肯定會大大減少。

沒有了泥沙,黃河淤積導致的潰堤風險就降低了N倍。

天子聽著,也是意動不已。

因為這個方案確實很不錯,也很現實,但問題是……

錢呢?

無論是組織羌人俘虜開發,還是各種基礎建設,都需要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