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 天山(2)(第3/3頁)

蟬蟄卻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跪下來說道:“好叫大王知曉,那危須王因當年姑墨王不肯嫁女與其而嫁與小王之故,一直憤恨於此……”

“哦……”李陵無所謂的答了一句,旋即他反應過來,仿佛抓到了什麽,興奮的握緊了拳頭!

“是啊……”

“尉黎這樣的小國國王,尚且會因為舊年之事而怕為人所害……”

“李廣利能甘心成為一個執行者?能甘願為他人綠葉?”

在漢家,武將的最高境界,乃是留候那般,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

其次才是斬將奪旗,開疆拓土。

兩者的逼格,更是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

很簡單,就看高帝開國功臣,誰排在第一位吧?

瓚候蕭何!

而蕭相國,生平一個兵也沒有帶過,一次大的戰爭都沒有打過。

他一直做的就是後勤,就是種田。

其次,便是留候張良。

這位也沒有具體帶兵打仗過,只是在高帝身邊籌謀劃策。

這兩位以後,才輪到曹參、周勃、陳平、王陵、張蒼。

而在這些人裏,成就最高、最大,風評最好的,不是屢立戰功的周勃,也非悍勇無雙的王陵。

而是蕭規曹隨的曹參,是治平天下的張蒼。

特別是張蒼,其在高帝時代,默默無聞,不過功臣裏的小不點。

但青史之中,迄今為止,其地位都是前列。

其謚號更是讓無數人妒忌、羨慕的‘文候’。

換而言之,這一戰,李廣利就算打贏了,別人稱頌和誇贊的也只會是那位獻策之人,而不是執行者。

李廣利將會被置於獻策者的光環下。

正如當年,桂陵之戰,具體指揮和打贏的人明明是田忌,但大眾卻常常忽略了田忌,眼中只有孫臏。

所以……

“兵法曰: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李陵咬著嘴唇,長出了一口氣,直接丟下蟬蟄,走下城墻,對左右道:“去為我取筆墨與羊皮來……”

“吾要寫信,去告貳師……”他嘴角浮起一絲笑容。

對李廣利,他太熟悉了。

李廣利想要證明自己的心,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經如同魔怔。

而如今,他卻被強權按著,恐怕早已不滿,內心更是堆滿了幹柴,一點就著。

現在,李廣利還能忍著,恐怕是理智在主導。

換而言之,只要李廣利失去理智,他就有機可乘!

而,對李陵來說,擊敗李廣利,不僅僅是他人生的巔峰,更將是他人生的救贖,同時也是他人生的證明!

擊敗李廣利,則可以告訴天下,特別是長安那位君王——當年,你們錯的到底有多麽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