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人心叵測(第2/3頁)

戴仁立刻跪下來,拍著胸脯保證:“請陛下放心,屬國都尉三萬義從,隨時聽候陛下號令,甘願為陛下赴湯蹈火,死不旋踵!”

“太仆的戰馬,是否足夠?牧草儲備是否充足?軍費是否齊備?”天子又問著上官桀。

上官桀馬上就上前答道:“陛下旦有所令所需,太仆上下即使化為牛馬、彘狗,賤軀先填溝壑,亦不敢有半分推辭!”

在這樣的軍國大事上,上官桀當然拿捏的很清楚。

不管太仆能不能滿足,天子的要求一定要百分百完成!

否則,他當這個太仆的意義何在?

不然,豈非是白瞎了他這麽些天來在天子面前刷的臉和表現出來的形象?

“善!”天子看著上官桀與戴仁的神色,滿意的點點頭。

上官桀卻是趁著這個機會,忽然跪下來,拜道:“陛下,臣有疑慮,不知道該不該說?”

“嗯?”天子奇了,問道:“卿但說無妨……”

“臣雖不知,如今西羌與月氏、匈奴之間的行動,更不知令居方面的情況……”上官桀匍匐在地,頓首說著:“只是,臣聞之,侍中建文君,已在三日前率軍過太原,回京不過須臾……”

“臣又聽大鴻臚所言,去歲侍中建文君曾與護羌校尉範明友聯名上書陛下,言及河湟之事,並得到陛下批準……”

“故而,臣鬥膽昧死上奏:所謂術業有專攻,侍中建文君,為陛下左右近臣,持節率部撫慰漠南諸部,得各部誓死效忠,於是率王師北伐匈奴,破其龍城,得其牲畜、人民無數,大漲中國之威,堪稱天下名將……”

“而侍中建文君,又在河湟事務上,有所見解,陛下何不等侍中建文君回朝,或者遣使快馬急問建文君意見?”

“兵法雲: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呼!”

“臣竊昧死以言,望陛下細察之……”

天子聽著,微微的摩挲著自己的雙手,感覺上官桀的話非常有道理。

現在,他的決斷和決策,幾乎都是劉屈氂與李廣利在自說自話的推動所致。

在過去,他沒有第二個可以咨詢的對象,只能聽任他們了。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

張子重打的可比李廣利厲害多了!

只帶了四千騎兵加上一堆烏合之眾,就殲滅、擊潰南侵的匈奴騎兵,還俘虜、逼降了一個匈奴單於的弟弟親自率領的萬騎,這本身就已經超出了期望範圍。

其後,趁機北伐,一路勢如破竹,打穿了大半個匈奴的漠北,消滅其右賢王主力,奪取龍城,封狼居胥山而還。

簡直是奇跡!

如今,他已經率軍歸來,聽聽他的意見,好像也還來得及!

當然,最主要的是——可以試探一下這個年輕人。

雖然,天子心裏明白,他在張子重身邊安插的人也都一直報告:侍中忠心耿耿,所到之處,皆雲:此賴天子洪福,社稷庇佑,吾不過順勢而為……

幾乎將大部分的功勞與戰績都說成了是賴國家、君王之力,而將自己放在了配角、執行者以及使者的身份上。

但……

這個世界演技派太多了。

天子本人,對那位寵臣,到底是真的一心為國,清清白白,忠貞不二的大忠臣,如輿論所吹捧的那樣的周公第二的大忠臣,孔子之後唯一的大儒,還是和劉屈氂、李廣利一般,是一丘之貉的心機正客呢?還是有些拿不準的。

這個事情,正好可以拿來測試。

作為一個考題,一個考驗。

若其能夠通過,那麽……

只是……

若是如此,那就顯得太過那啥。

一旦傳出去,落到劉屈氂和李廣利耳中,可能會激化矛盾。

統治這個龐大帝國四十七年,天子對於人心,早已經了然於胸。

人心,最是善變。

人心,最是容易嫉妒。

也最是容易因為一點小小的刺激,而導致一系列的錯誤。

所以,他一時間有些躊躇。

好在,張安世看出了這位陛下的擔憂,於是,上前拜道:“陛下,臣聽說侍中張子重的愛妾金氏臨盤在即,萬一其子在侍中歸來之時出生,無人取名,這確是不好,陛下不如遣使前去詢問,請侍中賜下名字,如此,既顯得陛下聖德,也可令天下皆知陛下愛幸大臣,優待功臣之心!”

天子一聽,笑了起來,看著張安世道:“知朕者,唯安世也!”

“此事便交給尚書令去做吧……”

“臣謹奉詔!”張安世立刻恭身領命。

這也正是他想要的機會,一個提前與那位風頭正勁的小兄弟聯絡、交流的機會。

一個正大光明的交流,而不會令旁人察覺的機會!

這可是他一直在期待和等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