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5章 蘇武歸國(3)(第2/3頁)

作為飛將軍的孫子,李當戶的遺腹子。

這位隴西李氏的年輕俊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展露了非同常人的才能!

十幾歲就被選入了建章宮,擔任建章宮監!

這可是實權的天子禁衛職位。

地位相當高,不遜一般的兩千石。

不過二十多歲,天子予其八百騎,令其出居延,對匈奴進行偵查。

很明顯,這是在培養和考察李陵的能力。

而後者也不負眾望,率部深入匈奴腹地,過私渠比鞮海,接近匈河,撩撥了一下匈奴後,全身而退。

於是,天子大悅,以李陵為騎都尉(這是他的祖父擔任將軍前的職位),更從丹陽挑選良家子五千人予其,命李陵在酒泉、張掖建立軍營,訓練這批新兵,讓他在當地邊打邊練。

顯然是打算將李陵往新一代的漢軍大將,未來的軍方領袖方向培養。

然而……

浚稽山一戰,李陵投降。

如今,更是穿著胡人的服飾,衣襟左衽,披發留辮,出現在自己面前。

只是看到這裏,蘇武就已經明白,大漢帝國的驕傲,飛將軍的孫子,隴西郡成紀縣飛出來的俊傑,已經成為了漢家的敵人,匈奴的大臣!

盡管,蘇武明白,李陵這樣的轉變,或許有他自己的緣故與委屈。

畢竟,他的家族,特別是生他養他教育他的老母親,為天子所誅殺。

然而,蘇武內心,卻依然有些不舒服,有些遺憾。

他甚至,有一種在李陵面前,說一句‘少卿,可還記得浚稽山下的韓延年?’的沖動。

不過,他強行忍住了。

畢竟,李陵是一個成年人了。

他也已經做出了他自己認為正確的選擇。

蘇武雖然不敢苟同,但出於對曾經的朋友的尊重,他不願做那種純粹只是逞口舌之快的傻事。

但,李陵卻是看著蘇武,特別是蘇武手中,那根連牦牛毛都已經掉的精光,甚至連節旄的竹竿都已經光滑的如同玉石一般的竹節,內心湧起了無限愧疚。

恥、辱、自責,種種情緒在他內心糾結,翻湧成海。

畢竟,他是接受了純正的漢家教育長大的貴族。

他的父親、祖父和曾祖,都曾在對匈奴的戰場上,揮灑汗水與青春。

而他今天,卻委身匈奴,甚至成為了匈奴帝國的高層,單於的左膀右臂。

曾經,他還可以用伍子胥來安慰自己。

用自己一直在匈奴推動漢化,傳播漢家詩書來麻醉自己。

但現在,當他看到了老友蘇武,看到這位被匈奴人折磨、羞辱、威逼利誘,流放北海,卻依然堅持自我,忠貞不屈的老朋友和他手中的節旄。

李陵內心之中最柔軟,同時也是他最大的恐怖,終於破碎了封印,從思維底層鉆出來。

於是,他想起了那一年的那個夜晚。

浚稽山下的風,吹在山崗上。

他的軍隊,彈盡糧絕,只剩下了數百人。

“突圍若是失敗,我必不苟活!”他,拿著一柄染血的長刀,告訴副將韓延年。

後者,卻只是笑了一聲,什麽話都沒有說。

第二天,突圍失敗。

他在匈奴騎兵面前,放下了武器。

而那個一言不發,只是沉默著苦笑的副將,卻帶著一百多名同袍手足,戰死在了通向受降城方向的峽谷中。

李陵去那個戰場看過。

韓延年的屍體,倒在了一片山坡下的碎石中。

他背上插滿了箭矢,胸口被匈奴的青銅鋌砸出了一個巨大的豁口。但他的手裏,依然握著他的武器——一把從武剛車上拆卸下來的青銅輻條。

而他,作為一軍將主,作為帶著五千精銳,走入那死地,走入不歸路的將軍,卻在匈奴人,在敵人面前屈膝投降。

投降,不算什麽。

他的祖父,曾多次被匈奴俘虜、詐降,但最後都通過自己的努力,逃回漢室,然後繼續領兵作戰。

匈河將軍趙破奴父子,也曾為匈奴所俘,被囚禁了長達了兩年,最終逃回長安,天子也未責罰後者。

但……

李陵是主動投降。

而且,他的投降,害死了無數人!

不止是他的家人,還有他的很多朋友!

譬如……他的親兵,陳步樂……

還有,那些被他派回去報告好消息的部將……以及……他的忘年交,那位欽佩非常的太史令司馬遷!

更有著他的母親、妻子、孩子、家臣……

想著這些,李陵就感覺心如刀割,忍不住咬緊了嘴唇,握緊了拳頭。

他恨!

恨自己,為何當初不自殺!

若是兵敗之時,自殺,或者奮勇向死,那麽,他的家人、朋友、部將和家臣或許就不用死了。

他更恨自己當初的自傲與驕縱!

因為……

在一開始,天子並未要求他單獨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