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0章 曲線救國(1)(第2/3頁)

作為主動投敵之人,韓國瑜等人很清楚,漢室對於叛賊的態度,有多麽苛刻!

可以這麽說,漢人寧肯原諒敵人,也不會放過叛徒!

對於叛徒的刻骨痛恨與敵視,是深深篆刻進骨髓之中的情感!

就像人們仇恨與痛恨那些禍國殃民的昏君、暴君、佞臣、權臣一般。

其他人,都是紛紛點頭。

而此刻,整個姑衍萬騎上下的秩序,幾乎已經陷入癱瘓。

貴族、武士,全部陷入了人心惶惶,不知所措的情形之下。

而奴兵們,幹脆就趁機,掙脫了監控,逃出了山林,奔向了自由——漢軍所在的地方。

這也是漢匈戰場上,最容易出現的情況——匈奴方面的奴兵們,只要戰事不利,便會想方設法的找漢軍投降、輸誠。

而虛衍鞮卻只能傻傻的看著這一切。

他甚至忘記了阻止。

他的左右親信們勉強打起精神,提起意志,對虛衍鞮道:“大王,請立刻下令突圍吧!”

“不然,等到晚上,奴婢懷疑,就連最忠誠的武士,也將各自奔逃……”

孤軍,還是被包圍的孤軍,是所有軍隊的噩夢!

即使是漢朝最精銳的部隊,一旦被包圍,陷入絕望,也會崩潰,何況是學了半吊子漢軍制度和訓練的匈奴騎兵?

“向哪裏突圍呢?”虛衍鞮苦笑著:“本王又有什麽地方可以去呢?”

現在,衛律部肯定是不可能來了。

連大纛都落到漢軍手裏,骨都侯們都被牲口一樣的綁了起來。衛律的大軍,基本上是報銷。

而他手裏,真正可以作戰的騎兵,也就三千來人。

在現在這種情況下,若是強行向北突圍,等於是送羊入虎口!

有死無生!

說不定,他前腳下令突圍,後腳就有人向漢軍投降,甚至拿著他的腦袋去請功!

再說……

“即使能夠突圍回去,又有什麽意義?”虛衍鞮苦笑著搖頭。

衛律既敗,那麽只要他回去,必然會為了推卸責任,而將所有問題都扣在他身上——反正,他這個姑衍王,在衛律看來,十之八九是肯定完蛋了。

如此一來,他回到漠北,迎接的也必將是全國上下的鄙夷與打壓。

特別是他的兄弟們,怕是恨不得,將他這個競爭對手一次打死!

這樣看的話,他即使回去了,最終的下場,也好不到哪裏去!

就在這個時候,遠方,那位漢朝大將的話語,卻落入了他的耳中。

“……孔子曰: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並行厥有我師!向使匈奴國中,有懷仁心,有革鼎之志之士,若願改弦更張,推行王化,尊漢天子為君,漢將不計前嫌……”

虛衍鞮只是聽著這一段話,心中的想法和念頭,陡然就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變化。

他咬著牙齒,回憶起了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和自己的三觀。

詩書禮樂,他雖然不像於靬王那樣特別喜歡。

但也算認同。

至於中國的‘大一統’思想,春秋之義,則格外讓他欣賞和喜歡。

總覺得,匈奴要想有未來,就必須和南方的漢一般。

用春秋之義,行大一統之制,中央集權,上下尊卑井然有序!

想著這些事情,他便又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

漢匈爭霸百年之久。

從冒頓、老上大單於的強勢,到軍臣單於的相持,及至尹稚斜單於以來匈奴的潰敗。

這無不表明了,匈奴是在不斷衰落和落後的。

那麽匈奴為什麽會衰落和落後呢?

就是沒有行大一統,沒有明確上下尊卑,沒有君臣之分的緣故。

一百年之中,匈奴內部大小政變上百次。

幾乎沒有哪年沒有政變的。

單於庭常常流血數日,死者不計其數。

特別是尹稚斜單於發動政變篡位,直接幹掉了一半的王庭高層。

比漢軍在過去那幾十年裏殺死的匈奴貴族的總和還要多!

也正是因為,他看到了這些,才孜孜以求,力圖變革,改變匈奴。

可惜,國內阻力重重,上上下下的反對力量都強大無比。

這使得他哪怕聯絡了許多人,改革的成果也不過是一支區區的姑衍騎兵以及在王庭貴族子弟裏推動漢化教育,教授年輕人漢朝的文字、兵法。

除此之外,就是花了幾十年時間,才在趙信城、衛律城等地,建起的城市與城市周圍的屯田了。

但這些對於匈奴起到的變化,卻是微乎其微。

辛苦訓練的姑衍騎兵,現在被圍在了這漠南,眼前就要全軍覆沒。

王庭推動的教育改革,只不過覆蓋了數十個宗種,對於匈奴來說,作用不大。

趙信城、衛律城以及其他城市的出現,只是稍微改變了匈奴沒有冶煉業和種植業的局面。

但依然無法與漢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