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84章 後宮救國是正道(第2/3頁)

春日的暖陽,照在田間。

麥田裏,禾黍悠悠,中心搖搖,威風吹過麥田,泛起無數麥浪。

司馬遷看著這些壯實、飽滿而堅挺的麥子,不知為何,眼睛泛起了絲絲淚花。

因為,這是他此生見過的最壯麗的景象。

比龍門峽的浪潮更壯美,比碣石的波濤還優雅。

因為……

這是麥,五谷之一。

社稷的底蘊,國家的希望,天下的未來所在。

“這樣一畝麥地,收獲之後,能有幾石之產?”群臣中,無數人竊竊私語。

“五石以上吧?”有人比較保守的估計著,不過顯然,他沒有做過農活,不知稼墻之事。

所以,立刻就有大司農的官員反駁:“五石?呵呵……若只有五石,何必如此興師動眾?最起碼都有六七石,說不定能達到八石的畝產!”

眾人聽著,呼吸都急促起來,甚至有來長安述職的地方郡守、刺史,恨不得趴在地上,對這些麥苗頂禮膜拜。

天可見憐!

漢家畝產,粟米一畝平均為兩石,麥子高一些,但也就兩石半而已。

許多地方,最好的土地,最好的年景,畝產也才四石。

就這已經是很高的數字了。

而在這裏,在這臨渭鄉中,隨便一塊麥田,畝產都是六石起步……

其中差距,簡直無可估量。

等於新豐人用一畝地,就能產出別人兩畝、三畝甚至四畝的糧食!

對於人們而言,這簡直像神話一樣。

更不提,眼前的麥田裏,確實很容易就能找到多穗的麥子。

司馬遷甚至都沒有仔細審視,就在眼前數步之內,找到數株多穗之禾。

而在這時,前方,天子已經在詢問著,一個新豐農稷官,問著他:“卿等平日是如何指導百姓耕作的?”

那官吏很年輕,但談吐不俗,不卑不亢,只聽他輕聲稟報:“回稟陛下,臣等平時,按侍中公所編之農書,指導百姓耕作……”

“以趙都尉所授之代田法,教百姓於耕作之時,將田以圳壟分之,又用曲轅犁,深耕土地……”

“其次,便是堆肥、施肥,新豐民間,人畜糞便、尿液,皆有用途……”

“最後便是除草、捉蟲,須得勤快……”

“如今,蒙陛下聖德,太孫殿下嘉恩,新豐百姓,村村有渠道,三戶之中便有一牛之耕……故一夫一日能耕數十畝之地……”

話雖說的低調,但聽者卻無不豎起耳朵。

更有無數人,已經將主意打到了這些即將收獲的麥子上面。

不知多少貴族,已經打算在下個月新豐小麥開始收割後,就來這裏購買麥種。

畝產六石起步的麥種,誰不想要?

價格再高,他們也要吃下!

而官員們,則都對新豐的官吏虎視眈眈,覬覦不已。

因為……

新豐已經用事實證明了,他的成功。

很多人都已經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在自己的轄區,復制這新豐的奇跡。

而從新豐這裏,請一批能吏良吏回去輔佐自己,自然是題中應有之義。

只要能在自己轄區,獲得一半像新豐這樣畝產和地方政績,何愁自己不能高升呢?

甚至說不定,可以如李冰父子、西門豹、兒寬一般青史留名,垂於萬世……

只是……

這些人看了看眼前的情況,又想了想那位如今遠在雁門的張蚩尤,都有些忐忑。

這樣挖他的墻腳,會不會惹怒對方?

但想了想以後,這些官員堅定了決心。

不學新豐,不復制新豐的模式,怎麽成功?

若不能成功,何以升官?

再說了……

為了黎庶,為了天下,那位張蚩尤就算惱火,又能如何?

尤其是公羊學派出生的官員,已經下定決心,馬上就行動起來。

……

張越此時,當然不知道新豐的事情。

他現在,正笑意盈盈的端坐在高堂之上,看著下方的數十對新人,對他集體行禮,謝其保媒之恩。

過去兩天,善無城中,民族融合、團結、和諧之樂,響個不停。

短短時間內,張越就為長水校尉、護烏恒都尉以及句注軍的單身未婚軍官們,解決了他們人生的第一樁婚姻。

雖然,大部分都是納妾。

但烏恒各氏族首領們,卻是喜笑顏開。

能將女兒嫁給漢家貴族、軍官,這是他們的榮幸。

烏恒的淑女們更高興,因為她們嫁的人,都是漢家英雄。

無論身材、樣貌還是見識、談吐與個性,都不是她們接觸過的塞下男子可以比擬的。

軍官們更高興,就這樣抱回一個美嬌娘,還一毛錢不花,反而得了許多嫁妝,誰不歡喜?

當然,在這喜慶氣氛中,也稍微有些不和諧的聲音。

主要是來自已婚軍官與士兵們。

他們看到同袍、上司們,紛紛抱得美人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