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6章 組建班底(2)(第2/2頁)

尤其是楚詩學派的儒生,真的是於國有大功勞!

正是他們,從太宗開始,就不斷深入百越,傳播儒學,教化當地的貴族。

才能讓漢家南下後,一路勢如破竹,人民簞食漿壺,以迎王師。

漢家一到,立刻就能推行郡縣,一法律,同度量。

可惜,如今的楚詩學派,已經衰微。

新崛起的毛詩學派,又讓天子不喜歡。

張越思來想去,只好打起招募的主意了。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嘛!

至於模式?

那是現成的,隨便抄抄後世的援邊幹部政策的制度就可以了。

這世界,為了能當官,有的是人願意出賣青春,冒險去邊疆的。

旁的不說,長安城裏,不就有好幾千的長漂,每天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嗎?

現在,有一個出仕的機會,只要敢去草原,奮鬥幾年後,回來就可以授官。

張越相信,肯定有人心動的!

想到這裏,張越就找來白紙,開始寫起奏疏。

寫到一半的時候,張越又將其撕掉。

因為他發現,自己好像也狹隘了。

憑什麽援邊只能讓儒生去?

黃老、法家、墨家,甚至是方士術士,也都可以去的嘛!

教化夷狄,化夷為夏,又不是儒家的專利!

講道理啊,法家教化西戎,也是很有一手的嘛!

秦國人就成功的將犬戎徹底同化,讓義渠成為一個歷史名詞!

這都是很好的例子!

於是,張越提筆,重新開始寫起來。

中心思想就是一個——蓋有非常之功,必用非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