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1章 舍我其誰(第2/2頁)

天子聽著,遲疑片刻,然後道:“此小事爾,何須愛卿出馬?”

“卿當前的任務,當為輔佐太孫,盡快建好太孫莫府,處置諸般事務……其次,則為訓練士卒,編練新軍,卿可不要忘記,卿與朕之約?”

張越聽著,連忙道:“陛下,臣依然堅持,請命出使,處置此事!”

“臣不僅僅想查明任立政遇刺之事,處置好迎回漢使之事,更有心,為陛下震懾烏恒九部……”

“臣聞,當初冠軍景恒侯,與烏恒各部貴人約:烏恒永為漢臣,各部君長,歲貢長安,隔年朝覲天子一次……”

“然則如今,烏恒諸部,漸有不臣,有君長,甚至數年不朝不貢!”

“臣實憂之,願持節往烏恒,約見各部貴人,申明舊約,鞭笞不臣,令彼輩不敢不朝貢於長安……”

天子聽著,卻是疑慮起來。

烏恒人的漸漸尾大不掉,這是朝野都知道的事情。

天子本身就曾多次考慮,加強約束烏恒的事情。

只是,一直騰不出手,也沒有好的借口。

如今,任立政遇刺,倒是一個合適的借口。

但……

“卿可知,如今烏恒,再非過去之烏恒?”天子悠悠的道:“若要臣服其部族,至少需要兩萬精騎,數萬步卒……”

這是漢家朝堂上曾經討論過的事情。

當初,烏恒人從白山黑水的烏丸山,遷徙至右北平、上郡之間的牧場,為漢屏障時,其邑落不過一萬,戶口三萬多,人口不過十余萬。

如今,卻已經膨脹成為九部、七萬多邑落,二十幾萬戶,人口百萬的超級勢力。

雖然,依然是一盤散沙,各自為政。

但……

卻再非一個漢使,就可以驅使如牛馬的小角色了。

一旦逼反,那麽從右北平到上郡的數千裏草原,就又將烽煙再起。

考慮到如今匈奴未滅,不宜再起戰火,漢家朝堂才無視了烏恒各部的漸漸不穩。

想著,等滅了匈奴,再來收拾這個二五仔。

甚至,還想著,利用烏恒和匈奴的仇恨,讓他們彼此火拼,全部死了算逑。

張越卻是俯首道:“啟奏陛下,臣不需要兩萬精騎,也不需要大軍出動……”

“臣只需帶長水校尉本部,就可為陛下,臣服烏恒各部,令其入朝長安!”

在張越看來,他甚至都不需要帶兵過去。

只要一個天子節旄,就可以單槍匹馬,讓烏恒百萬之眾俯首。

原因很簡單——他乃是大漢侍中,天子近臣,天子欽使。

一人就可以勝過千軍萬馬,讓烏恒各部,戰戰兢兢。

因為,他背後站著大漢帝國的百萬虎賁。

是衛青霍去病的母國,是震懾天下,追亡逐北,滅國無數的大漢帝國!

烏恒人或許敢背著漢家搞小動作,但現在絕不敢公然對抗漢家。

更不敢舉起叛旗!

再說,烏恒各部,也並非全是二五仔。

也有忠心耿耿的大漢鷹犬,縱然是那些二五仔中,也不乏有忠臣義士,仰慕漢家的人物。

故而,張越有足夠的信心,單槍匹馬就讓烏恒群雄束手。

沒辦法,漢家積威,就是如此誇張!

歷史上,傅介子當著樓蘭群臣的面,斬其王頭,樓蘭全國連個屁都不敢放!

常惠持節,在西域喊了一聲,就有數萬大軍,隨其將旗,包圍龜茲,迫龜茲王出降。

班定遠只帶幾十個人,就敢火燒匈奴使團。

更誇張的,還是當年的霍去病。

一人一馬,直入渾邪部中,讓渾邪王盡殺其部族的匈奴人和匈奴貴族,然後恭身投降。

所以,在張越本來的計劃裏,他是打算仿效偶像當年的故技,重演一人一馬,降服百萬之眾的傳奇。

之所以,決定帶上長水校尉,也只是出於宣傳的考慮。

讓塞外的烏恒英雄們,親眼看看效忠大漢的人,是何等風光?何等威武!

讓這些英雄們,在當有今朝沒明日的夷狄和大漢忠臣之間做一個選擇。

張越相信,只要他們不傻,就會做出正確的抉擇。

而,只要這些人來投,那麽,烏恒各部的貴族,再有難耐,也逃不出張越的五指山。

天子聽著,也是頗為意動,但卻有些舍不得。

特別是,方才的那個夢,讓他舉棋不定。

故而,想了想,天子道:“卿之請,朕知矣,只是,茲事體大,朕還需召集丞相、九卿共商……”

張越聽著,只好恭身拜道:“臣逾越了……請陛下恕罪!”

但,烏恒之事,他卻已經下定決心,舍我其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