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9章 異變(1)(第2/3頁)

令他無法接受和認同!

奈何,單於庭的事情,他根本就插不上手。

兄單於狐鹿姑,丁零王衛律、右校王李陵,都堅持休養生息,坐觀時變。

甚至,還有人相信,只要僵持現有局面,等漢朝的老皇帝一死,那個文雅的太子即位,漢匈局面就要迎來劇變。

說不定,屆時只需要派出使者,說些好話,假意順從,就能從漢朝人手裏不費吹灰之力,不戰而得河西故地、漠南舊土,乃至於陰山之地!

這確實是一個美夢!

但涉離清楚,這只是美夢而已!

永不可能成真!

旁的不說,就算漢朝的太子真的失了智,漢朝的將軍和貴族,也不會答應!

所以,衛律也只是想的美!

涉離更是完全不相信!

再說了,真讓衛律他們搞成了,涉離豈不是成了擺設了?

他只是匈奴的右賢王。

若在過去,匈奴右賢王,確實位高權重。

領有幾乎大半個漠南,控制著河朔、河套之地,乃是單於庭之中,舉足輕重的大人物。

然而……

在現在,匈奴帝國早就丟光了所有漠南牧場。

連河西走廊這種過去屬於左賢王的直領地,也丟掉了。

現如今,匈奴國內,勢力第一的就是單於。

其次是領有西域的日逐王。

然後是四大氏族。

然後才輪得到左賢王。

至於右賢王?

不好意思,只是名義上排第三,實則每年的碲林大會,連個位置都需要拼命的擠才能擠得進去。

連投降的漢朝降將,丁零王衛律和右校王李陵,權力都比他大!

所以,涉離知道,自己要翻身,就必須奪回漠南。

至少讓匈奴,在漠南獲得牧場。

衛律的謀劃,看上去,似乎是很不錯。

但,對涉離來說,卻是折磨了。

因為,搞成了的話。

匈奴就會與烏恒暫時弭兵,握手言和。

當然了,在明面上,是沒有人敢這麽幹的。

匈奴與烏恒的仇恨,大於其他任何一切。

不僅僅是因為龍城之恥,更因為,其實烏恒才是匈奴的最大敵人。

道理是很簡單的。

別看現在漢匈打的熱火朝天。

但漢朝人,終究也只是占了河朔、河套、河西這些可以農耕的地方。

廣袤的漠南草原,無數肥美的牧場,都讓給了烏恒人。

這讓烏恒人吃了一劑大補藥,人口從不過三萬邑落,迅速膨脹到現在的二十多萬邑落,幾近百萬人口。

更是牢牢占據了,匈奴北縮後的漠南草原。

所以,對匈奴人來說,漢朝只是競爭對手。

甚至,還是可以談判的對象。

這幾十年來,漢匈打了談,談了打,邊打邊談,談了再打,打了再談。

表露出來的訊息和放出的信號,每一個孿鞮氏的子孫,都已經接受到了——漢朝人其實並不想要匈奴人的土地和牧場。

他們只想要匈奴人臣服和聽話。

不要去騷擾他們。

甚至,漢朝內部還有人主張‘莫如和親便’,打發匈奴人一個女人和不值錢的絲綢黃金糧食,讓他們安分下來,比什麽都強!

更有人主張,長城之外的事情,漢朝不要幹涉。

而漢匈之所以談不攏。

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漢匈都無法保證,定下來的協議,對方會不會撕毀?

搞突然襲擊那一套。

畢竟,雙方的信譽都不好。

匈奴這邊,從冒頓到尹稚斜,屢次撕毀和親協議。

而漢朝也不賴,高帝劉邦和項羽明明談好了楚河漢界,結果墨跡未幹就把項羽圍在亥下。

既然,兩邊都不信,那自然只有戰場上分高下了。

但……

漢匈已經打了幾十年了,接觸的時間,更是超過了一百年之多。

匈奴單於和漢天子之間,也勉強能算親戚。

所以,匈奴就算失敗,也不失漢朝公卿之位。

而那烏恒呢?

敗於漢朝,匈奴甚至還可以存續。

敗於烏恒的話,就真的是亡國滅種了。

所以,在匈奴內部,與漢朝談判,沒有人有意見。

但與烏恒談判,卻沒有人敢做。

即使是單於也不行!

現在,衛律為了集中力量,對付先賢憚。

打著和漢朝談判的名號,暗地裏與烏恒的九部頭人眉來眼去,勾勾搭搭。

這事情,已然犯了匈奴的忌諱。

更嚴重侵犯了涉離的利益。

他是右賢王,漠南本是他的地盤。

真被衛律談出了成果,他這個右賢王,豈不是一輩子都得是個傀儡?

當然了,涉離相信,狐鹿姑和衛律,都只是想要對烏恒行緩兵之計,為解決先賢憚爭取時間。

等到將來,若有機會,肯定會打回漠南,奪回故地。

但將來是多久?

十年?二十年?還是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