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1章 中產之謀(1)(第2/2頁)

“我嘗聞: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繩,而明曲直者也。故執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廢也。故能自引以繩,然後見知天下而不惑矣!”

“今吾為執道者,負陛下重托,長孫之信,不敢壞先帝法,當世俗!”

“這樣,君子回去告訴貴主母,就說,貴家的報價,新豐接了……”

楊敘聽著,異樣的擡起頭,有些不是很懂這個張蚩尤繞了這麽一大圈,到底要做什麽?

但他不敢出聲,只能靜靜的聽著。

就聽著張越道:“不過,只是工程造價……也就是貴家負責營造和興建……”

“其他材料與人工,新豐自負之!”

張越摩挲著雙手,興奮了起來。

在任何時代,中產階級的數量,都決定了國力的強弱和國家的未來前途。

就像後世米帝,其貧困基數指標,居然是個人年收入低於一萬一千七百美元,家庭收入低於兩萬四千二百五十美元!

這樣的貧困線,放在其他地方,高收入或許不一定,中產是妥妥的了。

而米帝的中產是多少?

答案是年收入五萬到八萬美元的個人或者年收入十萬美元的家庭。

就是靠著這樣可怕的中產階級,米帝養起了十二個航母戰隊,制霸地球,擁有無視其他任何國家和勢力的體量。

而在漢室,也有中產階級的說法。

那是太宗時,出現的典故。

太宗欲建一個亭子,結果一算報價,居然要一百金,立刻就不修了。

留下那句名揚千古的話:百金,中民十家之產,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為台?

所以,在漢室中產階級的家庭總訾產,應該不低於十萬錢。

年收入的話,至少得不少於兩萬五千錢。

而新豐縣現在有多少人能達到這一標準?

答案是不過一千戶家庭可以勉強達到!

這其中,還有兩百多戶地主、貴族、富商。

沒辦法,西元前就是這樣,人民能賺錢的地方太少了。

大多數人只能從土地的產出裏得到收入。

運氣好又勤奮的話,不過是能靠著畜牧業和打獵,能多賺一些。

也就是新豐工坊園開張後,新豐的富余勞動力,終於有了去處,人民的收入開始增加。

但增加幅度也不大。

因為,大多數工坊園裏做工的工人,都是學徒。

哪怕是待遇最好的作坊裏的學徒,在學徒期間,也是沒有工錢的,作坊不過是管他們的食宿和衣服,逢年過節給個紅包。

就是這樣,也已經是很有良心了。

一開始,有些作坊主,甚至黑心的讓學徒們食宿自理。

還是張越讓桑鈞強勢介入後,才改正過來。

所以,人民的收入太低這個事情,一直讓張越很頭疼。

人民收入低,就意味著消費欲望低,消費低就是內需低。

沒有內需的話,未來工坊園的產品賣給誰?

這種現在普遍老百姓一年也未必買得起一件新衣服的日子,張越不想再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