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4章 保安軍(第2/3頁)

“既受旗,為一軍之將,佐五百人生死,擔國家之榮辱,君持之,不可不慎重也!”劉進再拜。

“唯!”張越持著軍旗,單膝而拜:“末將,必為社稷效命,天子效死,殿下效忠!”

“君既為將,率五百之士,當知武將之德!”

“老子曰: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卿其戒之!”

劉進說著,便對張越再拜,又向演武場中的將士長身作揖。

張越見著,立刻頓首:“殿下教誨,末將必當銘記於心,與將士日夜宣講!”

然後,他站起身來,將軍旗高高舉起,讓旗幟舒展開來。

風吹動著旗幟上懸掛的鈴鐺,發出清脆的聲音。

在無數人的矚目中,一面絳色戰旗,迎風飄舞。

以隸書所書的保安兩字,清晰可見。

更清晰的是……

戰旗上的圖騰——一頭黑白相間,憨態可掬的圓滾滾。

“食鐵獸?”有人驚疑著,疑慮著。

“當是貔貅吧……”博士們眨著眼睛,發表著自己的意見:“昔者黃帝與蚩尤戰於逐鹿,便有神獸貔貅,為黃帝陷陣……”

“那不是經常會從山上下來找竹子吃的貓熊嗎?”廣大人民群眾慧眼識珠,斬釘截鐵的說著:“俺今年夏天看見過好幾只呢!”

後世的國寶,哪怕是在這西元前,也是國寶。

對統治者來說,它是神奇的食鐵獸,當今天子就曾在上林苑裏養過十來只。

而對學者來說,它是黃帝的神獸,是諸夏民族的寶物——貔貅。

就是人民,也對其非常有愛,很少有人會傷害它們。

由此可見,能賣萌才是動物的生存之道啊。

以滾滾為保安軍的圖騰,這自然也是張越的主意。

能賣萌,會打架,一口尖牙利爪,偏生形象可愛,人畜無害。

再也沒有比滾滾更好的軍隊象征了。

張越持著這面軍旗,走下觀禮席,來到演武場中。

早有人牽來了一匹戰馬,張越持著這面軍旗,非常靈活的翻身上馬,雙腿一夾,便繞著場地策馬奔馳一圈,然後來到了演武場中的校靶處。

“弓來!”張越大喝一聲,早就安排在此的丁緩,帶著人,將一柄工坊園制造的角弓,送到張越面前。

張越一把接過來,拿在手裏,端詳著這柄全新設計的角弓。

角弓,其實就是西方所稱的復合弓。

在中國復合弓的發展之旅,從春秋迄今,就是走動物、植物雙重復合材料制造的程序。

工序復雜無比,材料要求非常講究。

一把好弓,通常需要三年時間來制造。

更要用到至少六種動物膠來制備,所以成本飛升。

但好處也是非常明顯的!

這種古老的復合弓制備技術和工藝,因其復雜、精密和講究,所以質量非常過硬,拉弓長度與弓體長度比非常高。

這使得角弓的射程和殺傷力,遠超歐陸的復合弓(古典時代)。

以張越所知,蒙古騎兵所用的角弓,最大受力可以達到一百五十斤,射程超過一百步!

在五十步距離內,能有效殺傷穿著重甲的敵人。

不過,壞處就是因為制造這種大威力的角弓,太耗時間,太耗資源,太講技術,所以通常都需要一批技術精湛的專門制弓工匠,甚至需要一個嚴密的制弓系統來保證其質量。

說一個笑話。

二鴨的時候,八裏橋的蒙古騎兵,所用的騎兵弓,普遍的受力,只有二十斤。

不足蒙古帝國時,所用的騎兵弓的七分之一……

火器落伍,我大清還可以辯解‘騎射立國’。

弓箭都落伍,我大清如何辯解?

而目前的漢室,制弓技術和水平,其實比起我大清,好不到哪裏去。

這主要是弩機的興盛,造成的影響。

在秦以後,弓就從戰爭的主要兵器序列裏掉了出來,幾乎淪為了民用武器。

大量的制弓工匠和人才、技術流失。

整個少府,甚至湊不齊可以制造強弓的人才。

好在,張越在空間裏,培育十余株杜仲樹,這些日子來,隨著不斷的培育、進化,也產出了大量的可用杜仲膠。

總數量,大約有個七百來斤的樣子。

而且,質量也差不多接近了後世的橡膠。

用來制造弓箭,自然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以這些杜仲膠為原料,張越結合了後世的一些復合弓的技術、原理,開發了一種全新的角弓。

托桑弘羊的福,大司農為了賺錢,依然保留了關中的樓船生產能力。

而制造船舶,需要晾幹的木材。

其中不乏,優質的桑拓木、梓木。

以這些優質的木材為原料,用杜仲膠來粘黏,用強勁的牛筋為弓弦,以絲包裹弓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