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13章 對烏孫的定位(第3/3頁)

然而,創造它們的巴人,如今已是諸夏文明一分子。

便是後世經常被人們拿來當反面教材的唐太宗和松贊幹布做的那筆買賣。

其實影響也沒有那麽大。

唐軍依然是吊打吐蕃的。

若沒有安史之亂,吐蕃?早被打回青藏高原了!

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文明來說,自身強大才是根本,成天想著削弱別人,那是緣木求魚,刻舟求劍。

更何況,現在新豐的工坊園,漸漸開始發力。

若一切順利,三五十年內,漢家就可以進入前工業革命時代。

排隊槍斃和量產的燧發槍、火炮,足以摧毀任何敵人。

即使退一萬步,漢家踏步不前,烏孫人得到了漢室的技術和工匠。

以烏孫的人口體量和環境,他們養得起類似漢少府這樣的戰爭機器嗎?

所以,張越反對的不是技術擴散。

而是人口買賣!

諸夏的工匠、官員,豈能被當成貨物一樣買賣?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今天可以把官員、工匠當貨物,明天是不是把國土當貨物了?

就這一個理由,成功說服了天子和大鴻臚。

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公主?

小昆莫您即位後,再派使者,帶著聘禮和承諾來迎娶吧!

工匠、官員?

不好意思,大漢帝國,珍視每一個臣民,哪怕是親密友邦,涉及帝國臣民,也不可談判!

當然,烏孫人可以派遣留學生來漢。

什麽都可以學,漢室也可以教授他們任何想學的知識。

這是自信的表現,更是一個天坑!

和平演變,顏色革命,都需要留學生來發動。

至於其他事情……

當然都是已經同意了。

特別是漢與烏孫的貿易問題。

烏孫以皮毛換鐵器,並準許烏孫官方商人進入居延,享受漢家國民待遇。

這些都是有好處的事情。

更是未來漢室控制烏孫,甚至整個西域的關鍵所在。

因為,一旦烏孫或者西域各國的鐵器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都嚴重依賴漢室,而他們內部的經濟卻變得單一起來。

那麽,他們就不可能忤逆漢室。

可以這麽說,張越是在把烏孫當成一塊試驗田。

想要實驗一下,後世的西方殖民者們的常用招數。

只要成功,那麽未來的草原,就將迎來一個千年的和平。

沒有戰爭,沒有殺戮,沒有爭奪。

遊牧民們,只需要為大漢帝國蓄養牲畜,將皮毛、肉類運來中原,便可以過上相對安穩的生活。

溫飽不敢保證,起碼,不會大規模的餓肚子和成批成批的凍死了。

而只要能活下去,生存下來。

無論是遊牧民還是農耕民,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