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9章 我願百花齊放(第2/2頁)

而韓氏每一代都能出一個或者兩個可以準確站對邊,押對大小的子嗣。

這已經不能用幸運來解釋了。

只能是韓家有意為之的事情。

這讓張越也是大感棘手。

韓家這滑不溜秋的,只要不犯下致命性錯誤,誰人奈何的了?

想到這裏,張越便站起身來,對田禾問道:“後院所做蜂窩煤,現在可幹了?”

“主公,這兩日天公作美,皆以曬幹了……”田禾恭身答道。

“善!”

正欲去察看成果,丁緩便已匆匆而來,見著張越,甚至來不及拱手答禮,就問道:“侍中公,熱水真可去蠱蟲?”

“不能說完全殺滅吧……”張越輕笑道:“十之八九還是可以的……”

丁緩聞言,雙眼放光,刷的一下就屈身拜道:“還請侍中教之,何以如此?”

“蠱蟲又何以觀之?”

張越聞言,看向丁緩的神色,變得凝重起來。

這還是他第一次遇到,有人問他為什麽?怎麽做?

“或許,這就是墨家的風骨吧……”張越在心裏感嘆道。

墨家墨者,在後世人心裏面,恐怕也就記得一個兼愛非攻,這多半還是托黃易先生的福。

然而,幾人知曉,墨家真正的大道,不是兼愛非攻。

而是三表法。

三表法才是墨家的根本!

只知兼愛非攻、尚同尚賢、明鬼節用者,而不知三表法的,非墨者也!

這就像儒生,以為讀了一本論語,就以為可以治天下。

那是笑話,是謊言!

真正能治天下的,其實還是隱藏在四書五經之外的東西。

是數百上千年,無數大儒、能臣名士們,將儒家的東西,糅雜到法家的理論裏的學問。

而三表法,顧名思義,就是三條基本原則。

本於古者聖王之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廢以為刑政,觀其中國百姓人民之利!

簡單的說就是做事、研究和治世要根據前人的經驗、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從實際出發。

所以,墨家的人,從來都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

在戰國時代,他們就在研究日地距離,觀察自然變遷,甚至在幾何、光學、力學等方面都有著深厚的研究成果。

可惜,秦末戰火焚滅了大部分墨家先賢的努力。

便是現在,墨家留給世界的遺澤,也已經不多了。

說不定,就剩下了丁緩這最後的一朵火苗。

望著丁緩,張越上前一步,道:“令吏請隨我來……”

便領著丁緩來到了自己的書房,然後將一個小冊子,交到他手裏,囑托道:“此冊,出我手,入君手,暫不可令第三人知之……”

丁緩打開小冊子,只看了一眼驚訝萬分。

實在是這冊子裏,記錄太多太多的奧秘。

其中就有一台名為‘顯微鏡’的器械及其原理構造,以沙燒之,吹之為鏡,透明無暇,磨為凹凸兩鏡,則可觀肉眼所不能見之世界!

“侍中……”勉強吞咽了一口口水,丁緩已是激動的不能言語:“這太貴重了……”

何止貴重,簡直是無價!

使墨子在,也要親臨求之!

張越卻是笑道:“寶劍贈英雄,駿馬配丈夫!此冊之中,諸般之事,皆吾自石渠閣殘簡之中所知,如今,完璧歸趙,正是應該!”

“只是,此事丁公暫需保密,以待來日……”

“我贈丁公一句話: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

“墨翟之士,欲要重現人間,恢復舊觀,非得如此不可!”

丁緩聽著,猛然擡頭,看向張越不可思議的問道:“侍中……您難道不是公羊之士?”

“然!”張越點點頭,他很快就要被董越帶去董仲舒陵前,行老師之禮,獻上束脩,正式成為董仲舒的隔代傳人,公羊學派最年輕的二代弟子,和董越、褚大、夏侯始昌平起平坐。

不出十年,這些老一輩的鴻儒,塵歸塵,土歸土,公羊學派就是他的天下了!

到那個時候……

張越當初講的那個故事,就要上演了。

穿你的儒袍,念你的儒經,卻行變革之事。

扛著紅旗反紅旗!

“那您為何?”丁緩不太理解眼前這位的思路了。

“吾曾於古籍之中,見一位黃老之士的文章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獨竟者能進之!”張越看著丁緩說道:“萬物如此,學術亦然!”

“沒有競爭,便沒有進步!”

“當戰國之時,百家爭鳴,滄海橫流,英雄輩出!”

“今則不然,儒家一門獨大,固守成規,長此以往,諸夏必將閉塞、腐朽、墮落,為夷狄所辱!”

“為子孫計!吾當扶百家!”

“一枝獨秀,何如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