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3章 恐怖的漢朝(2)(第3/4頁)

故而,草原戰爭,發展出了多種保護和護衛脆弱的後勤的戰術。

無論匈奴還是烏孫,都發展出了專門的斥候騎兵,用於清掃戰場,遮蔽敵人的斥候。

很多時候,戰爭的勝負甚至就在於,我方斥候能否驅逐敵方斥候,甚至消滅敵方斥候。

就像數年前的漢匈余吾水會戰,匈奴能擊退強大的漢軍的騎兵的關鍵就在於,在斥候發現漢軍主力後,立刻將匈奴的輜重與老弱,撤退到安全的余吾水南岸隱蔽起來,而同時將單於庭主力置於漢軍前進路線的正面。

正是這一決策,令匈奴有了與漢朝大兵團消耗的底氣。

不然,要是和很多年前,漢朝的霍去病衛青活著的時候那樣,戰爭還沒打,漢朝騎兵就繞後端了後面的老弱婦孺看守的牲畜群。

那這仗就不用打了,趕緊跑吧!

作為匈奴單於的外甥,泥靡聽匈奴的貴族們說起過,他們是如何保護和隱蔽自己脆弱的牲畜群和婦孺部族的辦法。

總之是想盡了辦法,甚至,用起了漢朝人的計謀。

什麽狡兔三窟,什麽虛虛實實。

所有能想的辦法,都想了出來。

縱然如此,還是有一個囤積十萬頭牛羊的部族,被漢朝騎兵繞後端了……

而,假如匈奴能有一支這樣的重甲騎兵,可以跟隨大軍行動。

那麽,一切都將改變。

匈奴人甚至不需要將這支騎兵放到正面,僅僅只需要將之配屬給後方的輜重婦孺,用於看守牲畜。

這樣,一旦遇襲,這支重甲騎兵就可以配合本身的防禦力量,在牲畜和婦孺前方築造一道防線,抵充敵人的突襲,同時傳訊給主力。

而騎兵偷襲一旦變成強攻,對於偷襲者來說,就意味著災難!

因為,戰馬的耐力,是有限的。

長途奔襲後,再次投入進攻的戰馬,最多能有三次沖鋒機會。

而在事實上,一次不成功,就等於全軍覆沒!

長途奔襲而來的騎兵,不可能跑的過,養精蓄銳的守方。

一旦偷襲不成功,就意味著會被防禦方在廣闊的草原上追逐至死!

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凝視著那支正在緩緩而來,充滿了壓迫感的騎兵。

泥靡回過頭來,用烏孫話問著左右:“若在戰場上,我們遇到這樣的一支騎兵,需要多少人才能抵抗?”

“起碼一千吧?”有人不太肯定的答道。

“大概四五百吧……”有人很樂觀的說道:“畢竟,這些人不多,應該也跑不快……”

“倘若,他們是跟隨著大軍運動呢?”泥靡冷冷的問道:“假設,對方的騎兵數量與我方相差不大呢?需要多少騎兵才能抵消這支騎兵的力量?”

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因為,他們給不出答案。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烏孫人都未遇到過這樣的對手!

但作為大國的高層,他們很清楚,當今世界的戰爭,已經從過去的小打小鬧和不要慫就是沖,變得越發的復雜、多樣。

戰爭,已經在漢匈兩國數十年的爭霸之中,演變成為藝術。

奔襲、突襲、反突襲,側翼包抄,大縱深包抄、穿插包抄、反包抄。

斥候偵查,反斥候偵查。

甚至戰鬥的戰術,也從一開始的騎兵白刃沖鋒,變成了今日的追逐與反追逐、埋伏與反埋伏,天山會戰的時候,漢匈雙方,甚至第一次集中大量的步兵,進行對射,甚至出現了漢朝的步兵,舉著長戟,沖向匈奴的大陣,而匈奴騎兵則下馬,拿著各種武器,與漢朝人白刃交戰。

不管是匈奴人,還是漢朝人,他們的戰爭,已經變成了一個系統,一個體系的交鋒。

在狼居胥山,在浚稽山,在車師,匈奴人開始在學著漢朝人,耕作土地,播種粟米,收獲糧食。

傳說,匈奴人甚至在其腹地,縱深深處,修建了城市,聚集著工匠,學著漢朝人冶鐵鑄造,鍛打兵器。

而很遺憾,烏孫在這次變革浪潮之中落伍了。

烏孫人,甚至至今不知,何為大規模的軍團級作戰!

泥靡看著自己的臣子們,使團的成員們,壓低了聲音,輕聲道:“這一次,我之所以答應昆莫和右夫人來漢朝,就是希望我與大家,都親眼看看這個超級強國的模樣,親眼瞧一瞧現在世界最先進的國家和祂的軍隊!”

“烏孫要生存,就要學習!”泥靡意味深長的道:“只要學習,才能生存,才能獨立!”

“先昆莫獵驕靡,就是向匈奴的冒頓大單於和老上大單於學習,才建立的烏孫!”

“現在,我欲和先昆莫一樣,以漢朝為師!”

“但……”泥靡低聲道:“我要告誡你們!漢朝人的武器和戰術以及想法,可以學,但漢朝人的文化和習俗以及語言,不要學!”

“正如先昆莫,就只將匈奴的戰術和戰法,教導給烏孫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