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9章 抉擇(1)(第2/3頁)

簡直就是完美!

故而,天子現在非常期待,張越接下來,要提出什麽工程了?

張越卻是起身,走到沙盤前,看著青州的部分,沉吟片刻,然後道:“自黃河決口瓠子,河水東流,肆虐青州,尤其是巨野澤一帶,湖面擴大了倍余,淤泥沉積,更是嚴重影響青州環境!”

“此外,元封二年,河決館陶,沖刷出屯氏河,其東入渤海郡,因此次決口,其水流東南,順勢而下,危害較小,故國家沒有組織堵口……”

“然而,微臣以為,屯氏河東流,危害甚大!”

“何也,因黃河泥沙,日益增多,而屯氏河處於其下遊,泥沙淤塞,必將破壞河道,而屯氏河乃沖刷河,兩岸無堤壩,一旦泥沙沉積日多,臣恐其再次決口!”

“特別是冀州、青州的郡國,恐怕未來要深受其害!”

數十年後的事實證明了張越的推斷。

黃河的泥沙,不斷淤積,形成一個個沖擊平原,最終大自然的偉力與暴雨聯合作用,讓這條母親河變得狂猛異常!

對漢室而言,唯一的好消息是,現在的黃河泥沙含量,還沒有後世那麽誇張。

黃河上遊,特別是九原、朔方以及河西諸郡的水土,現在保持的相當好。

故而,黃河現在還不具備制造懸河的能力。

所以,治理起來,也相對簡單。

譬如,東漢王景治河,就讓黃河安靜了八百年,直至宋代,才再次爆發。

“臣的想法是,先從巨野澤向北鑿開一條運河與黃河相通!”張越指著青州的巨野澤位置道:“這條運河,大約需要鑿開三百余裏的陸地,然則,一旦竣工,則青州濟水、巨野澤與黃河之間的聯系就被打通,青州物產可以經此抵達燕趙中原!”

這條運河,在後世,有一個名字——恒公瀆。

其是南北朝時期,恒溫北伐所建。

對恒溫和之後的劉裕北伐中原,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在如今,這條運河一旦鑿開,則立刻能發揮奇效。

將使得青州的齊郡、濟南郡、膠東、淄川諸國,與中原聯系立刻加強!

相當於在邯鄲和臨淄之間修了一條高速公路,使得彼此聯系加強。

對於青州來說,當然是好處多多。

更別提,因為修建運河,對巨野澤開發帶來的好處了!

事實上,黃河決口,是禍,但同時也制造了些好處。

特別是在巨野澤,因為黃河泥沙大量湧入,數十年來,巨野澤內沉積了大量的黃河淤泥,由此大自然制造出了一片面積超過一百裏的可墾肥沃之地,並將在未來數百年不斷擴大,最終形成後世山東的巨野、假象、琿城等地。

如今,若是提前修造這一運河,那麽不僅僅可以加快這一歷史進程,還能得到大片廢物的土地,保守估計,起碼可以安置三萬戶人民!

“而針對黃河水患,臣打算,於青州境內,整修河堤,重建河防!”

“主要策略是擴大河道,加高堤壩,修建分水堤!”

張越於是就照抄了歷史上,王景治理黃河的經驗和經過,闡述了一番‘自己’的理論。

就是通過加寬河道,利用自然的力量,沖掉淤積的泥沙,保護河堤,同時還提出了在黃河下遊入海口,進行多次分流,加大黃河水入海的速度和水力。

這也是自古以來,治河的主要想法和思路。

只是王景將之系統化、理論化了。

當然,其實治河還有另外一種思路,那就是明清兩代的束水攻沙之策。

不過,並不是越現代的辦法就越好。

明清兩代之所以只能選束水攻沙,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人口太多,不可能再像王景那樣,擴大河道。

且,當時的黃河泥沙含量,已經突破天際,再想通過加大河道,借助自然的力量來治河,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經濟上的。

彼時,王景理論的基本基礎,已經不復存在了。

因為,當時的黃河河道,經過了二十幾次改道,其下遊入海口,基本沒有了主要的河道。

更關鍵的是,當時的黃河,失去了泄洪區。

它既不能北決,因為北邊是運河,一旦北決,北京人民就要餓肚子。

更不能南決,南邊就是鳳陽!

朱元璋就在那裏躺著,誰敢讓太祖被河水淹呢?

所以,只能行束水攻沙,來揚湯止沸!

事實也證明,這種辦法,只是延緩黃河的力量,但它終究是會發作的。

就像大禹治水之前,其父用堵的辦法來解決洪水,這怎麽可能成功?

大自然的力量,只會越積越多,而不是相反!

而在如今,盡管黃河沖出了屯氏河,從渤海入海。

但是,其故道也依舊存在,並依然發揮作用,有些年份,它從屯氏河東流,有些年份從故道北流,甚至同時從兩條河道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