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1章 協商(1)(第2/2頁)

更何況,在漢季,天子本人的一票,可以當成N個復數的票來計算。

也不可能有人能同時團結所有九卿!九卿們也沒有這麽傻。

所以,在政策的制定上,皇權擁有了全部的主動權。

畢竟,外朝的十票,不可能統一立場。

而內朝的七票,永遠會遵從天子本人的意志。

故而,從武強候莊青翟時代開始,漢季丞相,一個比一個勢弱。

權力徹底的被君權壟斷。

黃老學派政治家設計出來限制君權和平衡君權的制度,被破壞的面目全非。

變成了今天的一個有限度的討論和商討朝政、國政的平台。

這也是諸夏政體的奇妙之處了。

看似中央集權,君權神授。

但獨夫民賊,一言堂依然是不可取的。

上到天子,下到庶民,都不會認可一個人就拍板的傻瓜政策。

既集群又民豬,既民豬由集權,不懂的人,雲裏霧裏,根本看不清楚。

不明白中國人到底是怎麽玩的?

但其實,只要看看《詩經》《春秋》《尚書》就能明白。

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基礎,使得我們的先民們,早就已經三百六十度,嘗試過所有可以嘗試的制度了。

宗周玩過諸侯分封(其實就是聯邦制度),也搞了一把所謂的共和執政過了一把貴族貴和的癮。

春秋時期的齊晉,都玩過貴族共和,虛君政治。

秦國玩過先軍政治,軍國主義。

楚國玩過聯邦分權制度。

韓國搞過特務政治。

玩來玩去,最終發現,只有大一統和中央集權,才能比較好的治理天下,解決紛爭。

但考慮到桀紂的教訓和周幽王、周厲王、秦武王這樣的逗逼。

所以,哪怕是現在,漢室政治的高層制度之中,也依然保留了黃老學派秉政時的這個設計。

以方便重臣們在大朝議前,進行有效協商。

跟著前面的九卿們,一路走過已經被篝火映得宛如白晝的宮廷走廊和回廊。

大約一刻鐘後,張越來到了宣室殿前的平台。

霍光、金日磾、張安世和暴勝之早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

因為,朝會前重臣協商,只是一個不成文的制度。

是黃老學派秉政時,為了制衡君權而設計的。

所以,並沒有什麽靜室雅居之類的地方。

當時的重臣們,雖然酷炫狂霸拽,但也沒有膽子,做這種極有可能招致猜忌的事情——背著天子和朝臣,三公九卿們在一個小黑屋裏面私自議論?

是不是想造反啊?

諸夏民族的文化,自古以來也反對私下交易。

講究‘事無不可對人言’,更強調‘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就連法律,都被要求公開,並且必須告知臣民,強調‘不教而誅是為虐’的漢季。

當然,這種協商,也被要求公開、透明。

至少,得讓朝臣和天子放心,這些大臣沒有背著大家夥,謀劃和策劃某些大事件!

“諸公來的可真是早……”霍光領銜著內朝的重臣們,迎上宗正卿劉屈氂領銜的外朝大臣。

倒不是因為劉屈氂地位和權力有多高,而是經過這次大朝議後,假如沒有出現什麽重大變故。

那麽,劉屈氂拜相的事情,就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丞相!

哪怕被削的再慘,那也是丞相,理論上帝國的文官首領,輔佐天下治理天下,平衡陰陽,佐治百姓的絕對重臣!

“霍令君起的不也很早嘛?”劉屈氂提著綬帶,微笑著上前,道:“本官初來乍到,對長安和天下政務,還不熟悉,往後恐怕需要霍令君、金都尉、暴中丞、張令君以及諸位明公多多海涵和照顧……”

“宗正卿言重了!”霍光呵呵一笑,就轉身對張安世問道:“張令君,陛下有什麽指示沒有?”

自內朝建立後,尚書台就是作為當今天子的傳聲筒而存在。

特別是在這樣的短暫協商中,尚書令本人一直作為代表天子發聲和指導群臣們思考和考慮問題的代表。

張安世聞言,對眾人拱手而拜,然後神色肅穆的道:“天子沒有什麽特別的訓示,只是命吾轉告諸君,有關青州、徐州和揚州之事,一切以侍中張子重為首!”

眾人聞言,全都回過頭來,看著站在身後,一直不發一言的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