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6章 收獲與決定(第2/2頁)

特別是這種工業原料,對於工業技術的發展和促進,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

只是……

現在玉果雖然還有差不多五百余枚,但五種不同顏色的玉果,卻已經湊不齊了。

所以,張越也只能放下繼續進化杜仲樹的圖謀,走到棉花田前。

相比杜仲,棉花們的培育,就沒有那麽麻煩了。

畢竟,杜仲的培育,需要精確,主要是要精確到樹膠產量。

而這棉花的培育,只需要追求大就行了。

大花鈴、大棉鈴、大棉絨,所以不需要像杜仲樹那樣麻煩。

所以呢,張越直接簡單粗暴的用玉果進行催熟。

然後,收獲—播種—收獲,直到將自己存儲的玉果用的只剩下百余枚時,他才能停下手。

因為始終控制了棉花的數量(一直保持在大約一千株左右),故而,張越足足重復了八次。

而出現在他眼前的棉花植株,也因此變了一個模樣。

哪怕是最矮的一株,也比他的身高要高了。

更讓他高興的是,棉鈴的個頭也明顯變得更大、更飽滿。

那綻露在外的白色棉絨,讓他看著心中歡喜。

摘下一個棉鈴,張越撥開其外殼,然後小心翼翼的拉出一條棉絨。

“大約有個十七厘米長……”張越仔細觀察這根細細的棉絨,小心翼翼的撚著它的兩端,稍稍的用了一點點力氣,棉絨纖維極有韌性。

這個結果讓他滿意無比!

“再來幾次,這些棉花就可以移栽到外界進行觀察了!”張越在心裏想著。

空間作物在空間的生長情況與空間是兩回事。

這個事情,張越已經通過對小麥的移栽了解的很清楚了。

那些產自空間的麥種,在播種到新豐的公田後,至少在現在來看,其情況是遠不如空間。

起碼要打個七折。

但這也足夠了。

反正,如今漢室的耕作技術和農業技術,也不可能完全發揮空間作物的潛力。

而張越對空間棉花的要求,也不算很高。

只要能達到後世陸地棉的棉絨長度八九成就可以了。

只是,環顧整個空間。

張越掰著手指頭算了算。

棉花、杜仲這兩個重點工程,在可見的未來,起碼需要一兩萬枚玉果和數百枚極品玉果培育。

“得加緊搞肥料啊!”張越揉了揉太陽穴。

極品玉果的來源,更是一個麻煩事。

儒家、法家、黃老學派這三個主流學派還好。

墨家和雜家才叫麻煩。

這一次張越能湊齊五顆不同顏色的玉果,還是靠著從丁緩那裏借故借閱搞來的幾套其先人手稿。

換而言之,用完了這次,下次張越也不知道去哪裏搞了。

相對來說,雜家因為呂不韋的緣故,其手稿相對容易弄到。

就這墨家……

暫時來說,張越也不知道去那裏搞了。

在儒家的打壓下,當代幾乎已經不存在一個有組織的墨家傳續了。

只能是指望自己包裝成功,讓墨家借殼上市,解決這玉果供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