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9章 世無背鍋俠(第2/2頁)

鄂邑接過名帖,微微點頭,道:“請轉告老大人,本宮承蒙厚愛,誠惶誠恐,敢不登門拜謁?”

在心裏面,鄂邑總算有了些底氣了。

在她看來,這是趙家沉不住氣,打算全面介入的信號。

趙家一旦全面介入,那壓力就會從自己身上轉移。

或許說不定還能有全身而退的機會。

……

張越卻是壓根不知道這些事情。

他一覺睡到差不多中午,才終於起來。

昨夜,他和王莽秉燭夜談,直到天明,才各自睡下。

和王莽談的東西,挺有意思的。

不止聊了一下國際局勢和西域問題,更談論了很多有關國內問題的看法。

通過與王莽的交談,張越得知了很多內幕和不為人知的事情。

特別是國內的政治、經濟、社會問題。

漢家的高層,其實都已經認識到了。

哪怕是張越曾經非常不屑的公孫賀,也曾在朝堂上公開說過:今天下之危,在內不在外,就在這宣室殿中!這樣的話。

只是,大家都只是看到了問題,但卻沒有解決問題的手段。

就像土地兼並,國家年年喊著要抑制,天天叫著要擴大遷陵名單範圍。

可惜,始終落不下來。

來自地方的阻力,非常大。

大到驚人!

特別是在齊魯吳楚地區,當地的地主貴族士大夫們,甚至寧肯把鍋砸了,也不想向百姓妥協,哪怕吐出半點利益。

當初,暴勝之持節南下,砍了上萬個腦袋,破家數百。

也不過暫時壓住了東南的氣焰。

可結果,沒過兩年,這些地方的治安和秩序,就徹底混亂了。

地方盜匪橫行,甚至有大盜,穿郡過縣,乃至於殺官的。

地方官府,全部束手無策。

甚至很多人都裝作自己境內沒有盜匪,在給國家的奏報上,粉飾太平,強行裝作一切如故。

以至於盜匪的氣焰,越發高漲,在渤海,在魯地、淮南一帶,甚至有盜匪頭子明目張膽的在縣衙之旁開設私堂,征稅抽丁,盤剝百姓。

而國家任命的官員,對此充耳不聞。

最後還是被巡查禦史發現,才被人所知。

但……

朝堂上對此的對策,也沒有太多辦法。

因為,每一個人都知道,這些盜匪是誰在支持?

就是當地的大地主、大豪強、大貴族!

這些人借著這樣的手法,混淆視聽,將這些盜匪推到前台,來和國家唱對台戲。

當然,國家層面上是不可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的。

朝堂上曾經多次討論過,調集大軍南下,犁庭掃穴,掃蕩當地的計劃。

不過,實施起來,卻是千難萬難的。

因為,漢室的政治生活中,東南一帶,一直是敏感地區。

打從高帝開始,齊魯就是一個不安定、不安分的潛在緩則。

且不說當年楚漢爭霸,魯地儒生站在項羽那邊搖旗呐喊,乃至於項羽死後還給其披麻戴孝,打出為項羽盡忠的旗號的舊事。

單單就是當年,諸侯大臣共誅諸呂,齊哀王劉襄立功最大,出力最多,但卻被人無視,只能郁郁而歸的事情,就讓齊魯一直是長安的心腹大患。

吳楚七國之亂,齊王劉將閭和膠東、膠西、濟北四王全反。

當年主父偃,又莽撞的逼死了齊王劉肥最後的後代齊厲王劉景,這幾乎是火上澆油!

到了現在,齊魯吳楚地區,與長安之間的隔離和生疏,依舊深重。

地方上的士大夫貴族,長期對長安離心離德。

若調動大軍南下,很有可能刺激他們內心的反漢情緒,導致內戰。

故而,長安方面也是投鼠忌器。

有些難以下嘴。

張越想著這些事情,心裏面卻是跟鏡子一樣通徹。

什麽叫投鼠忌器?

什麽叫害怕內戰?

根本就是沒有擔當,不肯背責任罷了。

齊魯的士大夫們是個什麽德行?

張越還不知道?!

只要大軍南下,一個兩個,縮的比任何人都快!

他們的前輩和後代,在歷史上曾經表演無數次類似的戲碼。

這些渣渣,就是欠抽!

只是,這個事情難啊。

張越知道,自己能想到的事情,天子身邊的智囊們恐怕早就想到了。

那為什麽不行動呢?

恐怕還有著其他方面的考量和原因。

“或許是缺一個晁錯吧……”張越在心裏嘆道。

想當初,晁錯捅破了吳楚七國的膿包,造福了國家,自己卻落得朝服腰斬的下場。

自那以後,肯像晁錯這樣,先考慮國家,再考慮自己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聰明人則越來越多。

人人都不想背鍋,大家都想甩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