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4章 大煉鋼鐵(第2/2頁)

所以,戰國時代的結局是——大規模制造和使用青銅兵器的秦國,靠著登峰造極的青銅技術,吊打了使用各先進的鐵兵器的東方列國,完成統一!

但在漢季,一切都改變了。

因為,冶鐵爐出現了!

當這種劃時代的高爐出現,立刻就淘汰掉了舊有的坩爐煉鐵。

特別是在漢少府和那些曾經的超級鐵商工坊之中,大型冶鐵爐,迅速的淘汰掉了坩爐和曾經的青銅冶煉業。

至遲在當今天子統治時期,豎爐技術開始出現。

並立刻取代其他舊有的冶鐵爐。

這種豎爐,可能以後世的眼光來看,充斥著各種缺陷和不安全的設計、不合理的地方。

但在當代,卻是漢家強大的根基之一。

因為……

以張越所知,後世的考古學家曾經發現和出土了大量漢代豎爐遺址。

經過復原後,人們得出一個結論——這種豎爐,平均每日可以出鐵0.5-1噸,或者冶煉200公斤以上的精鐵。

尤其是在古滎鎮出土的完整漢代中葉豎爐,讓人嘆為觀止。

而綜合蘭台的記錄與後世考古發現的數據。

張越現在已經知道,這些豎爐是用耐火的鋁土以版築法夯成。

四周爐壁,使用大量的耐火石英石燒制的耐火磚。

擁有外部加料口和多個人力鼓橐。

而眼前這五座豎爐,最矮的恐怕也有三米高,最高的甚至可能達到了五米!

屬於本時代最好的冶鐵爐!

保守估計,僅僅是這五座豎爐,只要原料充足,每日可煉精鐵三千斤。

也就是1.5噸以上的精鐵。

技術水平已經接近了西方歐陸十七世紀末的冶鐵技術。

只是……

“還是不夠啊……”張越在心裏想著。

目前,漢家天下的冶鐵產量,大約是每年兩百萬斤到兩百五十萬斤左右。

大約相當於5000-7000噸左右的生鐵年產量。

這麽點產量,怕是連後世一個淘汰的粗鋼廠的一周產量也不如。

而天下每年的生鐵需求量,卻遠超這個數字。

所以,漢家的鐵器一直供不應求,以至於國家每年能通過官營鐵器,獲利數萬萬!

只是在目前來說,新豐的冶煉規模也差不多到極限了。

主要是因為新豐沒有鐵礦,也沒有煤炭。

只能從藍田縣的鐵官那購入。

而藍田縣的鐵官,每月的產鐵規模也有限的很。

現在,漢家已知的富鐵礦,都在蜀郡、南陽和齊魯。

所以呢,在新豐發展超大型冶鐵工業,幾乎沒有什麽未來。

但是,發展高端煉鋼技術,卻是可行的。

畢竟,少府每年都會有數十萬斤的廢舊鐵器要處理。

這些廢舊鐵器,基本都是從漢軍退役的兵器或者官奴婢、刑徒們用爛的各種工具。

少府一般選擇將它們回爐,再制造成新的武器和工具。

若能解決高爐煉鋼的技術難題,那麽就可以從少府手裏,拿到這些廢棄鐵器,將它們變成粗鋼甚至是性能優越的鋼鐵!

而這將是一筆巨大的收入!

這樣想著,張越就下定了決心。

鋼鐵,哪怕是粗鋼,在如今的漢室,也是奢侈品!

一把摻鋼的寶劍,常常作價數萬。

若是用精鋼打造的寶劍,百金、千金也只是等閑。

更關鍵的是,從鐵到鋼這是巨大的跨越。

少府的那些廢棄鐵器,若全部練成粗鋼,就是差不多一兩千噸的粗鋼,完全可以將漢軍的精銳的武器裝備換成全鋼兵器。

一下子就能將漢軍與匈奴軍隊的技術代差拉開一個時代。

張越知道,後世的煉鋼技術有平爐和轉爐之分,但他不是學工業的,對此也只是一知半解。

但,基本的常識,他還是知道的。

“成公……”張越對成源道:“本官有一個想法,能不能請少府的大匠們幫著實驗一下?”

“侍中請吩咐……”成源當然不無不可,這裏多一個爐子也無所謂,對嗎?

張越看著眼前的這五個豎爐,想了想,道:“此爐外觀,依舊如豎爐吧……”

“就是爐壁,本官想用白雲石和粘土燒制成爐壁……”

“然後,本官想讓工匠們,嘗試看看,能不能在冶煉過程中,投入些石灰粉,作為藥引……”

在後世的科普性書籍中,堿性底吹空氣煉鋼法是一個標志性的技術。

它的出現,令鋼鐵的脫硫和脫磷問題得到了解決。

當然,在如今來說,豎爐的技術有其瓶頸,可能做不到工業革命時期的煉鋼爐的水平。

但,若只是用廢鐵煉鋼的話,加入這個改進,或許能夠得到質量不錯的粗鋼。

實在不行,也能得到雜質較少的精鐵嘛!

反正,試一試又不會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