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2章 大戎未至預先禦之(第3/3頁)

褚大聞言,立刻就反應了過來,對張越道:“可是,老朽所見,新豐律令制度,無一字言仁義……”

是的,公羊學派對於漢律漢法最大的不滿也在於此。

所有條款,都是從秦律繼承過來的。

雖然搞了春秋決獄,原心定罪。

但是……

沒有一條律法說,行仁義者賞、壞仁義者罰。

相反,律法只告訴人民,你做這個事情會受到什麽懲罰?

完完全全的就是法家的制度,黃老學派的思維。

而新豐這裏也差不多。

反正,他沒有見到什麽‘導之以禮、風之以樂、行之以義’的規定。

倒是對於百姓違法,規定的很清楚。

動輒就是連坐,開口就是‘牽牛扒屋’‘全家流放’。

張越自然早有準備,他微微一笑道:“先生,行仁義,未必要宣之於口,行仁義當付諸實際!”

他負著手,道:“當今天下士大夫,人人皆以仁義宣之於口,卻不肯行之於道,以為口諾仁義,則天下治也!”

“何其繆也!”

“此非所謂臨淵羨魚?既臨淵羨魚,何不退而結網?”

“所謂仁義者,難道不是令民安居樂業,使百姓富足安康,無受饑寒?”

“呃……”褚大本來就不是很善於辯論,加之年紀大了,一下子就有些跟不上張越的思路,更別提現在張越拿著的是董仲舒的理論在說事。

當年董仲舒就是這麽勸當今改元易朔的。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況且,張越說的也沒錯。

天下士大夫,特別是儒家各派,包括公羊學派在內的很多人。

都是嘴上講仁義,背地裏男盜女娼。

故而,久假而不歸的詛咒,蔓延在上上下下的人身上。

當然,張越也知道,要搞定褚大不是這麽簡單的事情。

必須出殺手鐧!

他微微作揖,搶在褚大身邊的弟子再次提醒他之前,拜道:“先生,晚輩聞公羊春秋曰:莊公十八年夏,追戎狄於濟西,春秋大之,大其為中國追戎狄!”

“故晚輩以為,大戎未至預禦之,聖人之教,夫子之道,春秋之義也!”

“既可用之於中國預夷狄,也可以用之於治政理國,大災未至預先禦之,大患將起預先禦之,皆如此而已!”

“新豐士民,有不舉其子之陋俗,關中減產,生民有饑寒之苦!”

“晚輩便以嚴法,示民以水火之害,民知水火為害,則無溺亡、火傷之事!”

褚大聽著,卻是感覺有些腦子不夠用了。

但是……

對方說的似乎很有道理啊!

尤其是特別投他的胃口。

大戎未至預先禦之,這是公羊學派激進派的核心主張,地位和襄公復九世之仇春秋大之一樣。

這個理論的意思是什麽呢?

因為春秋主張抵制不義之戰,但漢室為了消滅和擊敗匈奴,卻必須得到西域。

怎麽辦?

吾丘壽王就從春秋裏翻出了這條記載來,告訴天下人——漢家經略西域,並未是不義之戰。

而是大義!

什麽大義?

為中國預防戰爭!

就像魯莊公當年,帶著魯國大兵,一路北上,追著戎狄打到了濟西一樣。

雖然春秋並沒有記載,當時戎狄有侵略魯國甚至任何一個諸夏王侯的領土的記載。

但是呢,莊公當年是發現了戎狄有要入侵中國的打算,於是毅然決然,發起了自衛反擊戰。

痛打了妄圖侵略諸夏,傷害諸夏的戎狄。

這是王者的行為,更是大義。

所以夫子大之,春秋大之。

所以呢,漢軍無論是遠征大宛也好,經略西域也罷,一下子就找到了大義理論。

漢室歷次對西域的征發,也都是打著這個旗號在打的。

俺們真的不是侵略!

只是自衛反擊而已。

至於你說,明明別人沒有侵略漢室,哪來的自衛反擊?

那大宛國國王無禮,殺害漢使,那樓蘭、姑師王劫掠漢商、截斷絲路。

這就是有意要與大漢為敵,與諸夏為敵。

他們現在是沒有主動攻擊大漢疆土,但日後一定會!

所以為了子孫後代打算,我們先下手為強,自衛反擊。

現在張越將這個理論改了改,用在了新豐的改制上,倒也能自圓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