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0章 迷茫與振奮的人們(第2/3頁)

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逝者如斯夫。

既然生於此世,總該做點什麽,留點什麽給子孫後代。想到這裏,趙過就充滿期待的看向長安方向,在心裏想著:“張侍中回來後,必定可以有辦法解決驪鄉的問題!”

這個侍中官,既敢於在天子和天下面前,立下這樣的誓言,他就一定有辦法解決驪鄉的問題!

……

與趙過一般,胡建現在也稍微有些迷茫。

他如今正在新豐縣的縣獄之中巡視。

作為執掌新豐司法與刑獄的縣尉,胡建上任以來,便埋首於新豐的獄訟中。

和儒家的官吏,對於獄訟唯恐避之不及不同。

胡建特別重視獄訟。

上任以來,不僅僅下令抽調過去的全部案卷,逐一審核,平反了許多冤假錯案,釋放了數十名被誤判、誣陷的百姓,緝捕了三十多個過去靠著保護傘保護的罪犯。

他還每斷一案,就將案件的詳細經過和情況,講解給左右官吏,特別是那些公考後分配到他手下的年輕人聽。

這也是法家的傳統了。

只要有一個法家士子當官,很快就能帶出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精通法律和刑訟的中低級官員。

只要這些人裏,能有三五個能成才。

十年後就能爆出數百甚至上千人的法家官僚組織。

迅速就能在人數和質量上與儒家取得平衡。

只是……

胡建卻總感覺有些別扭。

渾身都有些難受。

上任這一個多月,差不多兩個月。

他每日加班加點,每月除了休沐日後,一直都在堅持辦公。

寫下來的簡報,堆起來足足有一尺多高。

辦的案子也有數百件了。

內心的困惑和疑問,卻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特別是當長安傳來張侍中要‘建小康,興太平’後,他內心的困惑和疑慮就更多了。

他是法家門徒,信奉的是商君、韓非子的學問與道理。

可現實,卻與理想出現了巨大的鴻溝。

而他又是家傳家學,沒有師長可以請教,只能自己琢磨。

這讓他很難受。

“或許,等張侍中回來,我可以向他請教一二……”胡建在心裏想著。

法家弟子向儒家或者黃老學派的人請教,這不算什麽恥辱。

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法家的傳統了。

李悝先生在子夏先生門下聽講,隨後發動了諸夏的第一次變法。

商君與屍子為師,隨後就輔佐孝公,變法於秦。

韓非子就更了不起了,作為荀子門徒,他卻成為了戰國最後一位集大成者的法家思想家。

漢季的法家代表人物,先帝大臣晁錯,也曾師從鴻儒伏生,授以《尚書》。

以春秋決獄,而與儒家結盟的當代法家巨頭,故禦史大夫張湯,更是曾求教於董仲舒。

而在胡建看來,自己的頂頭上司,或許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能解答他疑慮的人了。

……

與趙過、胡建的迷茫不同。

貢禹現在感覺渾身都充滿了力量,整個世界在他眼裏都已經變得豐富多彩,美妙無比。

他穿著一雙布鞋,走在臨渭鄉的道路上。

過往行人與百姓,紛紛向他問好:“貢公子安!”

貢禹滿臉笑容,一一回應著。

而在他的身前與身後,數百名青壯,正在奮力的揮舞著手裏的工具,將鄉中各亭的道路整修起來。

十幾個通過公考分配到臨渭鄉的年輕人,則在督導和指揮著,甚至親自帶領著人民,將道路拓寬、加固。

以為秋收後的渠道建設做準備。

走到一個亭中,貢禹帶著人進了亭裏,讓人將一塊木牌立起來。

亭中的父老,立刻就圍了過來。

“貢公子……貢公子……”一個稍微有些駝背的老人,拄著拐杖,將幾個煮熟的雞蛋,塞到貢禹手裏,咧著嘴笑著道:“這是老朽剛剛煮好的雞蛋,公子和諸位明公都吃一個吧……”

貢禹連忙推辭道:“晚輩吃過朝食了……況且,也不敢勞煩長者……”

那位老人卻是怎麽都不肯依從,強行將那幾個雞蛋,塞到貢禹手裏,他的力氣是那麽的大,以至於貢禹根本推辭不掉。

拿著手裏的那幾個還帶著余溫的雞蛋,貢禹心裏滿是感慨,身體更是充滿了力量!

他對老人深深一鞠躬,拜道:“老大人拳拳愛意,小子心領,獨願盡力於侍中‘建小康、興太平’之倡!令我父老,無災無害,溫飽富足!”

老人聽著,滿帶笑意的點點頭,拄著拐杖,巍顫顫的離開。

望著老人遠去的背影,貢禹內心感慨萬千。

自上任臨渭鄉以來,貢禹已經走遍了全鄉十二亭,幾乎可以閉著眼睛背出全鄉各亭的人口、土地、戶數和民風習俗。

而鄉中的百姓,也因此幾乎都認得了他,更親切的稱他為‘公子’。